江农学子三下乡:红色走读悟初心,青春实践勇担当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在诸多近代革命先烈身上都有所体现,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历经磨练,更是“三起三落”,为缅怀先烈,让当代青年感受先辈积极奋斗的精神,2023年7月12日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践调研团赴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主义再教育。
图一(小平小道陈列馆)
在纪念馆解说的带领下,调研团对由原新建县拖拉机厂改建而成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了深刻的参观学习。走进主纪念堂,是一组小平同志和其家人的塑像,造型生动,塑像上的邓小平和蔼亲切,引得参观人员争相合影留念解说员也从这幅塑像开始,对邓小平这段在拖拉机厂当钳工的历史进行了解说。
图二(小平小道陈列馆内部)
1969年10月,65岁的邓小平被扣上“走资派第二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2月调回北京,伟人邓小平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个目,也思考了三年四个月。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多目杂的汽车站,干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从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解说的带领下,一行人依次参观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小平小道”、平铜像”、“邓林摄影展厅”。在纪念馆区,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静静地讲述着小平同志在拖拉机厂工作的前前后后;老式的电视机,缝纫机,旧工作服,斑驳的拖拉机似乎仍旧留着小平同志的痕迹,小平同志当钳工用过的工具,洗过的螺丝钉帽农旧铮亮,让人感觉到小平同志那份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走出主馆,来到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车间虽几经修,但土黄的颜色,不平的地面,刺鼻的气味依旧在向人们诉说这里的破败,而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正如车间高挂的标语: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厂区出来,沿着小路,来到厂区后门,就是那条著名的小平小道,小道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南昌陆军学院的将军楼。
图三(邓小平铜像)
整个厂区的地势最高处,巍然屹立着着邓小平同志的铜像,他静静地眺望远方,神色温和而坚毅,似乎看到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雕像下,参观人员全体合影,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广大青年学子学习邓小平同志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遗志的宣誓!(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 供图)
江西农业大学 徐静哲 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