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历史舞台。在一场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军队砥砺成锋、军魂永铸,2017年8月1日,正是建军90周年纪念日,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在7月份慕名采访了岳西县抗美援朝老兵——余巧生老人。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参战,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打响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先后有24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战士奔赴朝鲜战场。余巧生,就是其中的一名热血战士。
1952年,年仅19岁的余巧生离开家乡,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伴随着衰老而至的记忆力退化以及听力受损的情况,老人对于当年的很多事情都已模糊不清。然而当提及自己当年所在的部队,老人却记得格外清晰——54军135师404团3营8连8班。
余巧生老人正在接受安徽师大志愿者的采访。
“我是54军135师404团3营8连8班的一名炮兵,参军我非常自豪,因为报效祖国,家里人也都支持。”提起当年参军的事情,老人满脸皱纹笑开了花,充满骄傲,一点儿也看不出他已经八十五岁高龄。
在采访过程中,志愿者们看见了一个有着坚定爱国信仰,不畏艰险的老兵。这位老党员,响应国家号召,抱着和平建设新中国的信念,未及弱冠毅然从军,来到朝鲜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对于战争岁月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老人沉默了一会,低沉地说:“有一场战役我和战友们打了四天四夜,战死的人堆积成山,没有水只能喝血水,最后我所在的54军135师404团3营8连8班的五个人,只剩下我和班长两个人……”听着老人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志愿者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敬仰,更要珍惜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生活,青年更需怀壮志,位卑未敢忘忧国。
老人的手经历战火的洗礼,见证过曾经的峥嵘岁月。
谈到退役后的生活,老人摇了摇头,有些无奈与叹息。作为一名在前线的炮兵,那场战役让他身负重伤,不得不回国治疗,回乡休养。当老人身体稍有好转,再次提出赴朝鲜参加抗战时,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这位抗美援朝老兵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坚定的爱国信仰,感染着每一个志愿者。
用双耳倾听,这是一段寻访抗战老兵的特殊礼赞;用双眼遥望,这是一艘永不停航的爱国之船。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六十年,年轻的战士华发已生,异乡的战士陆续归来。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铭记历史,尊敬英雄,珍惜和平。
即使已经八十五高龄,老战士依旧坐得笔直挺拔。
90年波澜壮阔,90载历程光辉。正值建军90周年之际,安徽师大文学院的志愿者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向在祖国危难时挺身而出的老兵们致敬,向遍布在祖国四方保家卫国的军人们致敬。
以余巧生为代表的这样一群伟大的共产党员们,他们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定爱国主义的信念,为广大党员与团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英雄气魄垂千古,爱国信念永不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