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红色访问实践队于6月20日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入口 通讯员 汪存玉 供图岁月的蹉跎抹不去侵华日军的罪行,洗不净他们手上沾染的鲜红的血液。在纪念馆外的广场陈列着许多雕塑,雕塑不会说话,但却能叙述当年的故事。放眼望去,一座名为《家破人亡》的雕塑赫然矗立在广场之上。这座雕塑高达12.13米,寓意着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施以暴行,南京这座古城在这一天沦为了人间炼狱。细细观察这座雕塑,我们可以看到她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用那骨瘦如柴的双臂尽力捧住自己已经惨死的幼孩。在那段恐怖的绝望的时期,她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她唯一能做到的只有仰天悲啸,带着未知的恐惧面临着恶魔们的践踏和蹂躏。
图为《家破人亡》雕塑 通讯员 汪存玉 供图
“请保持安静,听历史诉说”这是进馆前工作人员的提醒。文字本无言,历史本无声,但是就从这一刻开始,我能听见文字在诉说,历史在哭泣,让人震耳欲聋。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电子屏幕,左边是一面容纳30万遇难同胞姓名的书墙,姓名册陈列得整整齐齐。伴随着水滴声,一个个遇难同胞的姓名交替呈现在大屏幕。据计算,平均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滴答…滴答…滴答…每个清脆的水滴声都是逝去的同胞留着现在和平世界最后的音符。穿过姓名墙便是遇难同胞的遗像,密密麻麻的照片挂满了整个展厅。一张张面孔无一不在诉说着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
图为实践队员缅怀遇难同胞 网通讯员 汪存玉 供图
一个个展厅走过去,从描述日军侵华的目的和企图的史实,到一张张记录下日军残暴杀害南京同胞的图片,再到幸存者接受采访的视频,最后到墓地广场“万人坑”遗址。遗址有的地方遗骨累积甚至达到了7层,有些遗骨上刺刀留下的伤痕至今还清晰可见,累累白骨向我们展示了侵华日军的疯魔。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有些历史,仅仅看历史书中的寥寥数字,是没有办法感受到历史事件之中蕴含的真正感情。
接近出口的时候,能看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人民,甚至是来自日本的机构或者个人的留言心情的复杂程度又更深来一层。理智告诉我以前日军的残暴行为,与如今热爱和平的日本人民无关,但是情感上让我对这个国家和人民产生怨恨和愤怒交杂的复杂情感。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是遇难同胞留给现在的我们的警示之一。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无法倒退时间,也无法改变事实。当日本新的一代开始出现,南京屠杀的幸存者一个接一个离世,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牢记历史,不能停止要求日本道歉的呼喊。300000,每个生命都不该被遗忘。如果我们遗忘了这惨痛的代价,那三十万亡魂的付出将毫无意义。
图为“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字样 通讯员 汪存玉 供图
幸存者李秀英先生在采访中说过: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段历史是一部充满创伤的历史,战争所造成的苦难的伤痕,铭刻在世人心中久久不能泯灭。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先辈们所经历的战争灾难,是全人类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平来之不易,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时时以史为诫,不让悲剧重演。
人的语言总是苍白而无力,参观的感受只有真实去过才最深刻。语言无法记述下所有感受,当然也不可能遮掩住抹不去的罪恶。我们只有正视过去,才能面向未来。我们要开创的和平,她是世界的未来!(通讯员:汪存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0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