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宁波7月10日电(通讯员 郑赢亚)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2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传非遗,守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博物馆文化之乡”宁波鄞州,在甬剧艺术博物馆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甬剧。
图为甬剧艺术博物馆展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蒋雨轩 供图
甬剧历史渊源
最早的甬剧,在田间地头、在乡村小涧、在每个乡野劳作的人口中。就同山间号子一样,随心而唱、随心而发、随歌缓解劳作的疲乏。
宁波,面山临海,靠山海而治,并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农耕文化,由此,来自田地的独特“山歌”开始了属于它的发展。从田头山歌到走街串巷唱新闻的宁波串客,再到走出宁波发展,最后又回到宁波的十里洋场滩簧,到以宁波方言为主的四明文戏,再到经过改革后的甬剧,最后随着时代发展潮流,在融合中形成了新甬剧。
甬剧发展三“高峰”
一、现代戏创作高峰
图为甬剧艺术博物馆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蒋雨轩 供图
1954年,宁波市甬剧团出台的《两兄弟》,参加省戏曲会演,再赴上海参加华东地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编剧胡小孩、导演陆声、演员金玉兰均荣获一等奖。而这次成功的出演,标志着宁波“新甬剧”的现代戏到达了第一个创作和演出的双高峰。
一、三大悲剧进京演出
1962年3月,甬剧迎来了表演艺术上的一次飞跃。上海堇风甬剧团带着三大传统悲剧《半把剪刀》《双玉蝉》《天要落雨娘要嫁》赴北京汇报演出。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观看了《半把剪刀》的演出,使得甬剧为全国观众熟悉,并开启巡演。而这之后,三大悲剧也成为了堇风甬剧团的巅峰之作,代表了甬剧文艺工作者在紧跟时事、推陈出新的指导方针下,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二、甬剧史上的里程碑
谈及甬剧里程碑,那必然当属《典妻》。21世纪初,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全国戏曲陷入低谷,甬剧也难除其外。这期间,文化艺术等多方面遭到大力破坏,发展受到抑制,甬剧的前路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光明,经历了几代的更迭,却最终未能幸免于多元文化的打击。难道几代人老底子里的记忆就要这样消逝了吗?答案是:不!甬剧发展历程中无数前辈们呕心沥血,甚至将自己的一生倾献其中,如此文化,怎会受轻残而易损之!时任宁波甬剧团的团长以一剧《典妻》立足本土,接续传统,将甬剧带向了改革的前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逆境中寻求突围,给予甬剧一次新生命。
图为展品罗怀臻先生《典妻》手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彤 供图
《典妻》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编写,王锦文、杨柳汀等多位戏剧演员主演。自2022年6月公演以来,先后在宁波、上海、杭州、西安、香港、台湾、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170余地进行演出,并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的欢迎,被欧洲观众誉为“最棒的中国式意大利歌剧”。一部《典妻》不仅挽救了甬剧,更挽救了一个传统文化。《典妻》的出现是甬剧艺术由衰落走向繁荣的一个转折点,是甬剧在历经磨难后的一次“涅槃”,由此,甬剧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时期。
赓续经典,传承百年文化
甬剧该如何突出重围,再度创新,让百年传统有流量,更有力量?循序渐进不失为最佳方式,研究是传承的基础,排戏是最好的传承——留住文脉,需要甬剧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当代潮流趋势,以时代之声进行再创作,让甬剧不只是来自过去的声音,更是源于当下的经典。
两百年的甬剧艺术,历经几代人的拼搏努力,汇沙石成高山,积小流成江河。正是日积月累的努力,让甬剧日益丰富,异彩纷呈。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老底子记忆,甬剧自新时期以来,作为一个地方小剧种,受到了全国的瞩目。甬剧,走出的不只是宁波,更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采访了解,明晰发展方向
图为非遗小队对张莹老师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蒋雨轩 供图
参观结束之后,非遗小队对讲解员张莹老师进行了采访,她表示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通过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体验类的活动,让更多人知道甬剧,能够近距离感受甬剧,亲近甬剧,以达到甬剧传播的目的。在进行甬剧研究时需要去采访一些老艺人,与老艺人的深入沟通,了解学习到更多甬剧相关的历史,这是令她难忘的。张莹老师说希望可以在甬剧的传承上进行一些多样化的探索,通过公众号与院校合作推广甬剧,举办各种各样甬剧的活动。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走进甬剧博物馆或者是走进剧场,再次参加甬剧及其他相关活动,通过群众本身的镜头,本身的文字,来更好的传播甬剧文化。
图为非遗小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蒋雨轩 供图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传非遗,守匠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一次讲好宁波市非遗保护故事,提高大众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的大动员。“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数代非遗传承人倾尽了一生的血汗与泪水,成就了这些珍贵的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只要付诸行动,去了解,去探索,去学习,这些文化非遗的传承就多一份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