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常州工学院
报告题目:垃圾分类添文明,低碳环保添色彩,赴常州市”三下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践报告
团队名称: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垃圾分类齐行动,共筑绿色环保梦“志愿服务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王爱祥 王同灿
作者:常文静 顾晓蕾
实践方式:线下实地宣传与线上调研结合
实践地点: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新北区锦海社区居委会
摘要:为建设美丽舒适的生态家园,打造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助力美丽常州建设,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垃圾分类齐行动,共筑绿色环保梦”实践团队前往常州市的小学、社区等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团队成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游戏的形式向小学生们、居民讲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们和居民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并运用知识进行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的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环保素质,帮助改善生活环境,减轻环境的负担,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低碳环保 垃圾分类 科普活动 校社联动
一、实践背景和意义
(一)实践背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的安排部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在谋求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垃圾的分类处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前提是需要充分理解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助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二)实践意义
科学垃圾分类的理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致力于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做到更好地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主席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建设绿色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活动安排及前期准备
(一)确定实践地点,组建团队
(1)确定“三下乡”地点
志愿服务实践团队事先研究垃圾分类知识,确定了将实践人群定在在校学生以及社区区民。在提前与学校社区的负责人充分了解情况和详细列出了团队的实践计划,在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下,我们实践团队成功与常州新北区香槟湖小学和锦海社区负责人对接,定下了实践时间及实践内容。
(2)组建“三下乡”团队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师范专业文理班的大一大二学生,文理兼备的组队方式让我们在活动策划文稿撰写及调差问卷数据分析具备极大的优势,对垃圾分类了解程度实施方面有更全面的调研。团队成员基本掌握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互相帮助,各有分工,共同致力于此次社会实践服务。
(二)确定“三下乡”实践方案
志愿服务实践队在常州工学院、小学和社区三方共同联立,进行详谈与对接,取得实践场所的支持等相关事宜,在机构负责人的支持下,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实践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准备“三下乡”实践物资
(1)为实践队员购买保险
(2)准备实践活动队服、队旗、横幅
(3)制作垃圾分类PPT,准备宣传道具
一、活动内容
(一)垃圾分类,实地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垃圾分类处理已经很多城市实施起来。常州市同样致力于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的新风尚。今年,常州市将以完善垃圾分类法规体系为基础,加快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全市建成区居民小区和单位实现“四分类”设施全覆盖,建成区“四分类”小区达100%。同时,以优化源头垃圾分类设施为抓手,全面推进“三定一撤”达标小区建设。因此,实践队员在各自家乡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理论宣传科普,录制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小视频,帮助清洁工人并询问垃圾分类现状,在社区居民中询问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及建议。通过与社区居民及清洁工人的聊天,我们积极探索现在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线上会议讨论,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
(二)垃圾分类进社区,服务暖人心
为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将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推广至千家万户,2023年7月3日,团队前往常州市新北区锦海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中,实践人员向往来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材料,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垃圾分类小课堂,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居民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争当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参与者,有效的处理生活垃圾。宣传过后,成员们纷纷拿起工具,走进小区,捡拾路边及绿化带垃圾,以自身实际行动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环保、热爱家园,提高文明意识,不乱扔垃圾。同时督促小区物业设置分类垃圾桶,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宣传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将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再进行细化分类,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一)垃圾分类大作战,争做环保小卫士
为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让更多的儿童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与宣传中来,2023年7月4日,团队前往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大作战,争做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就垃圾分类的意义、四类垃圾的概念、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分类做了生动详细的讲解。结合授课知识,现场互动问答,巩固学习效果,并在“实垃圾”环节后,鼓励孩子们进行“写垃圾”知识大PK,“丢垃圾”投递挑战,“答垃圾”飞行前进,及“唱垃圾”童谣歌曲等各种趣味活动,孩子们参与热情高涨,大大提升了垃圾分类学习效果。
图为实践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普活动。顾晓蕾 供图
二、活动宣传工作
(一)利用学院团委与学校团委的微信公众号,对本次三下乡活动进行报道。
(二)活动开展期间撰写新闻稿、文字稿等,在自办媒体、学院、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活动进行现场展示与宣传,扩大垃圾分类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活动结束后可向中青校园、中国青年网等知名媒体进行投稿,进一步扩大宣传,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科学理念。
三、活动心得
1、滕雨蝶: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正是因此,我们的实践活动才有了意义,我们培养小朋友们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是给自己牢牢树立起垃圾分类的责任,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龙,垃圾分类事虽小,却是城市文明发展生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把它放到它该去的地方。
2、沈嘉晨:在参加了此次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后,通过去小学给孩子们讲垃圾分类的知识,我更加切实地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获得了实践经验。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想为地球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很好的现象,课后还有同学问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我在回答她的同时也更加明白了这次活动的意义,真正去践行垃圾分类才能切实地保护环境,塑造美好花园。
3、陈泽芳:垃圾分类实践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开始认识到自己每个人的行为都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并开始主动采取行动,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垃圾分类需要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与邻居们一起学习和分享经验,形成了一种团队合作的氛围。这也加强了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关系。垃圾分类社会实践使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通过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建设更美好的环境和社会作出贡献。
一、实践成果
(一)为更加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实践团成员随机询问了社区居民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调查结果及解读如下:
经过询问发现大多数居民都清楚城市垃圾分类的标准,“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居民占据所有询问居民的50%,但还是存在少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不太全面。
在调查中,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有待提高,还存在几乎15%的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认识怀有“不关心”的态度。
在询问的居民中,垃圾分类实施过程并不是很全面的。还是存在居民虽然了解垃圾分类,但并没有在实践中做出的情况。
(二)在小学开展活动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有关垃圾分类了解的小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调查结果及解读如下:
学生对于垃圾分类是存在了解的,不存在“不了解”的情况出现,在询问中我们发现学校方面对于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介绍和提倡。且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学生的家庭中大部分还是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的。
(二)存在问题
1.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存在不一样,大部分还是知道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但还是存在少数一点都不了解垃圾分类的居民。
2.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重要性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居民认可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觉得垃圾分类有助于社区的治理,但仍有极少数对此不甚关心的居民。
3.社区居民在询问中提出了垃圾箱标语存在不理解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没办法进行垃圾分类;还有部分社区的垃圾箱标语存在缺失模糊的情况,影响了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过程。
4.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存在着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居民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存在有垃圾分类处理不方便的问题。
(三)提出建议与策略
1.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对于社区要积极宣传垃圾分类处理,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在社区内可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或者在公告屏投放垃圾分类公益小提示。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有效地对垃圾分类进行推广,让更多人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学校方面仍需要继续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科普,加深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告知人们垃圾不正确处理的危害,对我们自身以及生活工作环境对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普及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要做好垃圾分类才能建设绿色生活。
3.对垃圾箱的处理和垃圾箱周围标语的及时更新和检查,保持简单易懂易实施。对于毁坏的标语和垃圾箱及时处理,保证生活垃圾及时收取。垃圾箱周围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按时定时清洁,保持舒适卫生。
4.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在引导的条件下,对于积极实施的人群给予一定的鼓励奖励。对于其余不积极实施的人群,针对不同年龄,进行合理礼貌的咨询及劝导。对于学生青少年,可以让他们积极向家人宣传,并带领全家践行垃圾分类;对于老年不识字人群,采取帮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二、实践总结
(一)于实践中成就强国一代新青年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大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实践团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精神面貌,激发了自身的友爱、热情,同时还能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让“调查研究之风”吹拂“美丽中国征途”
通过数据分析、查找文献等方法,我们得知居民对垃圾分类垃圾度不够。调查数据显示,居民能够参与并比较准确完成分类的人群少之又少,能长时间坚持的人更少。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垃圾分类的类别是四类,但是许多社区居民在实行的时候仅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处理,对于其他种类的垃圾界限模糊,缺乏分类意识。目前垃圾分类的主力是居民,只有在垃圾投放的第一步做好分类后续工作才能够开展,因此应重点开展全方位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充实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参与度,培育主体责任意识。
(三)家校社联动,共育新时代接班人
在本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与小学生互动提及问题时,他们掌握了许多垃圾相关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应多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加强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小学生进行科普宣传、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家校合作,在社区要倡导人人争做低碳绿色市民。因此家校社联动就是一个很好的理论转为实践的好办法,团队希望通过此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凝聚各领域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到基层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一同为青少年成长成才需求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3,1
[2]江苏法治报.常州全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2023.6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78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