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郑州7月5日电(通讯员 时宇恒)为了培养当代青年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越挫越勇的高贵品质、团结协作的工作意识。2023年暑假,河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以“探红色遗迹,寻来时之根”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开展谁会暑期实践。围绕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专题,在土建学院老师的指导下,中原红色信使团队前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红旗渠精神遗址开展社会实践,在遗址中“观赏遗址,听闻故事,感受文化,学习精神”。 林州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角,作为河南省的边界,与山西省河北省相接壤。林州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四周被山环绕,就是在这样的地理位置,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红旗渠诞生了。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全长1500公里,耗时十年,是“新中国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中原红色信使”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前往红旗渠纪念馆,印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以及对红旗渠的简介,从一段段语句中和形象的雕像中了解了修建红旗渠的目的,得知了先辈们修建红旗渠时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心里油然升起崇高的敬意。
图为实践实践团队内成员记录解说员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舒福 摄/提供/供图。 了解完红旗渠简介之后,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像显现在眼前,这些雕像仿佛会动,他们将先辈们工作的状态记录的生动形象,那一座祈雨的雕像代表广大农民,反映了当时的旱灾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迫不得已而向上天求雨。还有一座众人在桌前开会的雕像,他们个个眼神坚定,神情严肃,每个人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力量。其中一面墙壁上挂着红旗渠计划书和规章制度,遒劲的书法无不透漏着先辈们细谨的计划和修建红旗渠的坚定信念,为修建红旗渠做充足的理论准备,同时也关注每一位工作者的相处和工作态度。 另一面高近十米的墙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姓名,这些都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献身的英雄,其中年龄较大的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而年龄较小的仅有十七岁,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便已经心系人民百姓,看不得人间疾苦,为了修建红旗渠,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队员们看到如此多的献身人员,特别是年龄相仿的,全都表达了自己无比的敬佩,纷纷表示也要向那些青年学习,不怕吃苦,敢于担责,积极的为社会奉献自己,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牢记于心。
图为实践团队内成员拍摄的红旗渠模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时宇恒 摄/提供/供图。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著名景点之一,青年洞的开凿见证了青年建设者豪情壮志的奋斗青春。前往青年洞的山势陡峭,最窄的地方仅能一个人险些通过,垂直式的阶梯让人疲惫,团队成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成功到达青年洞,经历过一路艰辛,每个成员都备感疲劳,也都深刻体会到先辈们开凿红旗渠时的重重困难,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没有完备的保护措施,而且是开凿在悬崖绝壁上。太行山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想而知青年洞的开凿是多么的艰巨,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的任务都是拿生命在做赌注,所有先辈仅靠双脚来在陡峭的山崖上固定自己,他们是真的英雄,因为他们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如此雄伟壮观的隧道,向他们致敬。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纪念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喆 摄/提供/供图。 被环山群绕的林州市记载着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和雄伟壮观的红旗渠景观,团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何为“红旗渠精神”,也都真实地感受到先辈们修建红旗渠奋斗的青春、挥洒的汗水、遇到危险时流的血。习近平主席评价“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也对青年提出了要求,希望所有青少年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培养艰苦奋斗和创新创业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78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