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下午,集美大学理学院“沧海拾遗”实践队为了深入了解“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参观水密隔舱福船产业基地、福船模型建造车间等地,通过调研、访谈,亲身体验浓厚的闽南福船文化,增强对福船文化的认同感,为进一步保护、传承福船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图 1福船模型
1、佳物天成,匠心赋灵。
造船于闽,向海而兴。福船,所承载的是峰尾镇几代人的记忆,一代又一代的造船人摒弃浮躁,一头扎进深海的波光里,成就了峰尾“小上海”昔日的辉煌。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而著称于世。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而“水密隔舱”则是指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当船舱受损漏水,可将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舱中,不至于迅速沉没。这项发明既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
千百年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以及外交使船。如今,水密隔舱福船产业基地,用实体的方式留住福船文化,让福船文化更好地传承。
基地的第一层面积约300平方米,被分隔成了几块有序的区域,从不同角度展示福船文化。一楼的主题是走进福船。队员们踏进这个展厅就好像走进福船里一样,切身探索水密隔舱之奥秘。整个展厅由福船是如何制作的、千年的福船文化如何发展的和泉港的本地文化三大板块构成。
图 2师傅正在系篷索
研学基地在负一层,这里的设计别有洞天。以制作区为主体的的地下一层,把造船的整个流程展示出来,让实践队队员们直观地了解福船工艺制作过程。造船的工匠房师傅正在细细打磨着福船模具,将手中的木材打造成他们心中所想的模样。
图 3师傅正在给福船上漆
2、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历史价值:
自唐代起,福船的木船制造就已采用水密隔舱技术,在18世纪逐渐被各国吸收采用。明末清初,由于实行海禁,海船制造业衰弱,但它的技艺却一直在传统民间传承。水密隔舱这一濒临消亡的传统民间技艺,能在福建泉港峰尾一脉尚存,实属罕见,堪称“活化石”。发掘、抢救、保护原生态福船技艺,对于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保留与发展深具历史研究价值。
图 4福船厅展示
文化价值:
福船具有两个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是水密隔舱,福船从船型到浑然流畅的曲线设计,都充分体现了“福船”的特点,其形式对功能美学与产品设计艺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借鉴意义。二是他们保留下丰富的地域行业特色的造船与航海的民风民俗,可谓一份难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科学价值
水密隔舱和舵,是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是“福船”的两大特色。当代的造机帆船是木帆船改造而来的船体,水密隔舱未变,舵的装位固定也未变,即“内核”未变。以机械为驱动力,有风张帆,无风开机,机帆并用,是一种动力和风力并用的水密隔舱木船,在传统民间实用流行。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科学技术上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木船日益失去生存的土壤,木船生产行业也随之衰落,制造技艺逐渐流失。在此状况下,必须从速制定相应的抢救和保护措施,以保证传统木船制造这种珍贵的民间手工艺得以有效传承。
3、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现在,水密隔舱福船产业基地融入了制作、展示、体验等多种元素的场所,向群众展示多视角、多层次的福船文化。
工匠黄师傅是福船造船技艺传承的第十一代,从十几岁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福船制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黄师傅说:“船身上的木条都是拼接而成的,看似都是平的,但弧度和角度都不同,如果出现一点偏差,船尾就会凸出。”黄师傅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制造工具和选择福船材质的方法,他强调“松木的特点是质轻而坚韧,且易于加工和防腐,因此不少选择用松木制作”。他表示“这项技艺快失传了,精通这项技艺的人都上了年纪,而年轻一辈不愿意深入学习。”生逢快餐时代,愿意沉淀自身,守住传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仍需有人乐道拾遗!
图 5实践队队员采访“水密隔舱”技术第十一代传人黄师傅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文化创业基地打造了传承人和热爱福船制造技艺、水密隔舱制造技艺的年轻人亲身参与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孵化出一系列文创作品,发扬福船文化,进一步推动水密隔舱的制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实践队希望更多的人都与我们同行,传承和保护福船文化,你我都正在路上!
文 陈苗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77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