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寒假社会实践的选题是《农村籍大学生读研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我而言,本次的选题对于我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作为一名农村籍大三学生的我而言,目前也面临着继续读书和就业的选择。所以无论是作为一名调研者或是选题中的做题者,在研究初时和研究过程中都有挺多的感悟。
我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偏僻的乡镇,小时候是一名留守儿童,但很庆幸,家乡是一个会重视教育的家乡,家庭是一个会重视孩子学习的家庭。因此迄今为止,对比很多贫困地区、农村的孩子而言,能够安稳地读书读到大学,从未因为温饱、课本费、学费而发愁过的我,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又或许是因为父辈们吃过太多因学习而吃的亏,才会不断鼓励我们继续读书。说起来很惭愧,从小便被寄托以希望的我,并没有如父母长辈的愿望去一个更高一等的大学读书,但是能够从这个小乡镇走到一个小城市这短短的路,我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又或许是因为天资不高。小学和初中在小小的乡镇里,或许我的成绩尚可以名列前茅,到了高中,我去了县城读高中,蹩脚的英语发音、从前引以为傲的所谓的“文学天赋”、永远写不明白的数学题,我似乎从一个天堂掉到一个地狱,我丢掉了从前的骄傲与自信,我开始夜以继日地去补以前的短处,凌晨一两点的台灯,早晨五六点的闹钟,从来不敢睡觉的午休,我好像发了疯一样地去刷题去背书,可是我还是并没有考上自己想去的大学,但是父母长辈已经很满意了。他们或许是觉得我能够走出这座山了。可是我知道我始终没有跨越这座大山。到了大学,我看着同龄人各种各样的才艺,讨论着我并不熟悉的领域,站在讲台上闪闪发光,我似乎只会学着我学不好的习。于是我只能在自己从小就会的领域继续“发疯”,因为焦虑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因为考试通宵复习的夜晚,不敢放松的周六周日,终于我的成绩似乎成了我为数不多的优点了。或许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擅于吃苦地读书也成了我为数不多的出路。因此对于而言,选择继续读研,一方面是因为父母长辈的期盼,二是因为我似乎觉得这是我唯一擅长的领域了。
在进行调研的这段时间里,我看了很多相关的文献,也问了很多从小到大的同学的想法,我慢慢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似乎和我是差不多的想法。大多数同学都是由于父母长辈的期盼,和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以及可能我们身上特有的韧劲,想让我们不断向上攀登,不断选择继续读书来提升我们的价值。最近回想《送东阳马生序》和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我突然觉得热泪盈眶,农村的学生好像总是这样不易,从未见识过城市的繁华,我们的思维好像也被拘束在这重重的大山里,到了大学才知道的艺术展、博物馆、大型的图书馆,永远没有接触过的少年宫。但幸而,我们还能凭借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以自己的能力去见识一些我们未曾见识过的世界。我们的愿望也不过是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或许在未来,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经历,成为城市的建设者、政策的制定者、措施的执行者,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到一些更广阔的世界,能更从心地去选择自己的未来。我们也总会因为一些真切的经历,而更踏实地走在这片土地上。十几年求学路,我走了很多弯路,可是或许也是因为这些漫长而踏实的路,让我成为如今的我,我会更坚定地选择求学,我会更加无畏地面对困难。我感谢这份经历的同时,我也希望未来的孩子都不必再走一遍这些泥泞的弯路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8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