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寻迹乡土,传承遗韵”实践队队员刘家汝通过“问卷调查及回访”、“实地走访寻名家”、“设立泥塑体验摊”等多种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家乡高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高密三绝”(聂家庄泥塑、扑灰年画、高密剪纸)之一进行考察和宣传。
定对象|问卷调查及回访
实践之初,实践队伍经过充分讨论,制作了一份名为“聂家庄泥塑知多少”的调查问卷,分“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四个年龄组各50份展开调查,旨在了解高密市本市各年龄段群体对“聂家庄泥塑”的了解情况,以期确定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宣传对象。最终通过对200份调查问卷的回收分析,实践队员了解到,高密市本市群众中,中、老年对“聂家庄泥塑”的兴趣浓厚,且老年组较中年组的了解程度更高。随即实践队员对中、老年组展开回访调查发现,父辈中有很多人不仅是“聂家庄泥塑”的爱好者,也是传承者。但与此同时,实践队员观察到,青、少年群体对“聂家庄泥塑”的了解相对较少。实践队员发现,群众对“聂家庄泥塑”的了解程度基本与年龄大小成正相关,遂决定将青少年群体列为本次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的重点宣传对象。
学泥塑|实地走访寻名家
实践队员刘家汝带领自己身边的中、小学生赴“中国泥塑之乡”聂家庄寻访名家学习泥塑制作。当地艺术家们讲道,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朝万历初年,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取材上,从牛郎织女、白蛇许仙到百姓日常生活所见之花、鸟、虫、鱼、兽,可谓“从想象到现实”,相当丰富。近年来更是大胆创新,“水浒一百单八将”、“红楼金陵十二钗”等皆在艺术家的手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色彩上,泥塑的彩绘多采用大红、桃红、绿、黄、紫等鲜明的颜色点染,再以墨、金勾点,整体上鲜艳明亮、惹人注目。另外,聂家庄泥塑不仅有生动的外型、鲜亮的色彩,更是讲究动、静结合,拨动泥塑上的装置时,别有声韵、玩味十足。
实践队员一行闻罢,对聂家庄泥塑的制作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场向当地艺术家求教,体验一番泥塑的制作乐趣。在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中,实践队员刘家汝同孩子们一起在聂家庄泥塑的“声、型、动、趣”间收获动手的喜悦、体味文化的乐趣、感悟传承的意义。
促传播|设立泥塑体验摊
寻访名家归来,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的魅力所在,也由衷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弘扬非遗文化之重担。为传播聂家庄泥塑的制作工艺,让更多人感受家乡传统文化之美,实践队员在高密市博物馆前的“文体广场”上设立了“泥塑体验摊”,供前往的行人制作、着色,体会聂家庄泥塑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实践队员们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实时直播,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线上观看并评论,体验、宣传效果俱佳。
本次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现青少年群体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甚了解,不仅带领孩子们去到了“聂家庄泥塑”的诞生之地寻访名家,身临其境地学习了制作工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泥塑体验摊”等宣传方式,增强了家乡人对“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出于对家乡非物质文化的油然爱意,对其传播哪怕只尽绵薄之力,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愿做弘扬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星星之火”,待他日成“燎原之势”,带领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指导老师:张立昌团队成员:杨琪张琪高凡凡刘家汝唐艺宁王迪王一博解星浩王虹宇王怡蕊于晓雯黄梓馨 图文来源:刘家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77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