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中国的中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的家乡,我加入了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十年梓归,共“豫”风云”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1月18日在南阳市进行相关调研。随着进入新时代,在南阳即可看到变化,下面就由我来简述一下年味儿里的南阳,带领大家感受一下我家乡的风土人情。
二十三儿,俗称小年儿,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也预示着新一年的到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炕火烧,俗话说:“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那么小年儿为什么要吃火烧呢?因为炕火烧也是供奉给灶王爷爷的,希望能封住他的嘴,祭灶结束之后这些火烧自然而然就被人们分而食之了。每到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用面粉加红糖烙烤而成的红糖烧饼、芝麻酱糖火烧,供不应求,民间取其谐音,预示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图为二十三儿时炕火烧的场景及刚出锅的火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二十三儿这天除了做火烧,还会和家人们一起吃团圆饭,意味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图为一家人在吃团圆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二十四,扫房子”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又叫“扫尘日”,目的是为了将过去一年不好的运气和贫穷扫出门,因为“陈”和“尘”同音,所以扫房子又被赋予了“除陈布新”的意思,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破旧立新的祝愿!今朝扫旧除尘,来年喜气盈门! 驱除病疫、除尘布新,新年幸福安康,好运来临!
图为我打扫屋子时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大家都还记得这个关于过年的顺口溜吧,”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三十晚上的确是熬年,可是白天可有好多事呢,其一就是贴春联,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还有挂灯笼,寓意阖家团圆、事业兴旺。当然也可以自己写春联。
图为人们写春联和贴春联的情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其二呢,当然是包饺子啦,大年三十晚上必吃的就是饺子,用面皮把馅都包在一起,寓意着团团圆圆,有时还会在饺子里放硬币等,然后看谁能吃到,吃到就是最有福的人。
图为包饺子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其三就是放鞭炮或者放烟花,一般过年的第一挂炮是贴完春联之后放的,直到大年初一过完,每顿饭前都要放一挂炮,因为民间有“开门爆竹”这一说法。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图为鞭炮和放烟花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当然大年三十少不了的就是熬年了,可以看春晚也可以晚一些娱乐项目,比如:打牌、打麻将等,像小孩子就比较喜欢放炮、放烟花等。
图为我打麻将、放烟花时记录下来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大年初一一般都起的比较早,起床后穿上新衣,给家里的长辈拜年并送上祝福,这样就可以收到红包(即压岁钱)啦!说起要压岁钱一定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图为收到的压岁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当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也会去逛庙会。逛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赶庙会的人中,大多数都有拜神求福、去祸免灾的美好祈愿。
图为逛庙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每年村里也会在大年初一这一天表演一些节目或者小品,来营造一下过年的气氛。
图为村里表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大年初一晚上,南阳市政府专门准备了无人机表演和烟花,来祝全市人民新年快乐。
图为南阳市当晚表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随着过年接近尾声,到了正月十五,政府在南阳淯阳桥又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无人机表演和烟花,来祝全市人民元宵节快乐!
图为元宵节当晚南阳淯阳桥表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梦凡 摄
在过年的这一段时间,从年味儿里的南阳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在越来越好,无论是吃喝方面还是娱乐方面,人们吃饱穿暖后,就会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人们愿意走出门去玩玩或者欣赏一些大自然的美景。从南阳政府出资举行的两场盛大的无人机表演和烟花节目可以看出政府对人们的关心,心系人民的生活,家乡愈来愈好离不开国家和政府,我们长大成人后也应为国家、为家乡、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讯员 魏梦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76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