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义乌|商启宏图,世晓义乌
四秩经商,义乌“蝶变”绽芳华
义乌——一个政府敢为,人民敢想的城市,凭借着其敢闯敢干敢拼敢为人先的义乌精神,屡屡抓住机遇,从贫困落后的小县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下面就让我们拨动时针,一起回到那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史吧!
忽如一夜春风来,滚滚“商流”县城兴
1982年到1991年,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起步以及初步发展的阶段,在经商政策尚未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农民以及小商贩摆起地摊贩卖商品,然而当其他各地还在反对做生意时,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大胆提出:小商品经营不是包袱,而是义乌的一大优势,应该肯定和鼓励。在谢书记的推动下,各级党员干部思想得到了解放,营造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自此,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形成了,“兴商建县”的总体战略也应运而生。
可以说,如果没有谢书记这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执行力,义乌根本不会屡屡抓住商贸发展的机遇,走在世界的前列。其次,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冲破思想禁锢后,更加积极地为市场提供服务,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经商积极性,吸引了外地客商慕名而来,迅速促进了义乌市场的繁荣。义乌政府敢为人先、从民生出发、展望未来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当时没有这样一批领导者,想必那个“七山二水一分地”的贫困县还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挣扎吧。
春来江水绿如蓝,改革之风促发展
1992年到2001年,可以说是义乌市场改革整治阶段,在这一阶段,义乌市场出现了大量的市场普遍性问题——管理滞后带来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具体体现在“假冒伪劣”成为当时义乌商品的定义,为此,义乌政府决定加紧整治,让假冒伪劣在义乌断绝,整治的同时,政府也积极向外国学习,提出大胆设想:划行规市。从此,假冒伪劣之风在义乌逐渐消散,义乌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政府更是抓住时机,不断提高义乌市场知名度,不断筑巢引凤。
如果说1982年到1991年期间是义乌市场扎根之年,那么1992年到2001年这十年就是义乌市场立身之年。我们常说:身正为范,我想这运用在这一阶段的义乌再合适不过了,正是因为义乌敢于断绝“假冒伪劣”,才有了之后的“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格局,才能够成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直挂云帆济沧海,义乌市场名中外
2002年到2011年期间,义乌抓住“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机遇,大力推进市场国际化的进程,终于,在经历了第一代马路市场、第二和第三代棚架集贸市场、第四代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之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作为第五代的专业商贸市场,于2001年10月奠基,自开业以来,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以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于是,义乌国际贸易额不断增长并于2005年10月首次超过国内贸易额,义乌也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市场”的蜕变。
义乌——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在世界知名的县城,凭借着其特有的商贸文化、义乌精神让全世界知道了她!如果要问义乌是如何闻名中外的,那么你可以来看看这十年义乌是如何发展的,看看这十年间义乌是如何创新、如何迎难而上的。迈向国际、先试先行、世界第一大市场……这一个个难以实现的行动和成果在义乌似乎变得司空见惯,也许这就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才更容易成功。在义乌人的眼里,从来都不缺少机遇,也从来都没有退缩,所以才有了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所以才有了一批批敢做敢为敢想的党员干部,所以才有了能够在世界立足前行的义乌!
乘风破浪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
2011年到现在,中国第十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义乌全面启动,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等,义乌更是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然而,即便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义乌仍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义乌市委、市政府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聚焦世界小商品之都一个总目标,竞逐“数字化、双循环、共同富裕”三大新赛道,全力塑造贸易枢纽、开放窗口、智造集群、现代都市、乡村振兴、美丽义乌、民生幸福、善治之城八大新场景。
电商为义乌造就了“中国网店第一村”,“一带一路”为义乌带来了“义新欧”,“数字化”为义乌创造出“云生意”……纵观现在的义乌,商贸发展蒸蒸日上,政策措施与时俱进,相信这座世界市场即使在未来,也会不断出新,商贸发展也仍然会站在世界的前列……
时间无声,史册留痕。历史记住了义乌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精神品质,记录下义乌市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沧桑巨变,也总结出义乌城市“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经验。相信不管过去多少年,义乌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启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72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