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对自身文化价值耳朵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1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中,特别提出将继续推动闽南话提升公益培训活动,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厦门市前浦南区小学、厦门市何厝小学、厦门市华昌小学、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及海沧延奎小学等单位积极响应推进就闽南方言与文化进学校进行,为了了解闽南文化与方言传承的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效果,团队成员特此对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综合实践学科教研员吴孙勤老师,就闽普互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授闽南文化传承闽南方言在小学阶段中的落实方式、实现情况,和当下闽南文化、方言在传承上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访谈。
(采访员:蔡知柔)
蔡知柔:吴老师您好,很荣幸能对您进行访谈,我们此次调研是关于闽南文化/方言传承的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效果的情况,听闻您在此方面有相关研究,特此向您进行交流学习。首先想请问一下,根据您的了解,现在厦门市一线小学是否有开设闽南文化/方言相关课程呢?
吴老师:据我了解有不少学校有在开闽南语相关的课程,主要是从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的角度来用这个课时和开这个课程内容。基本以闽南童谣为主,还有闽南的一些语法的发音,以这些为基础进行发散。
蔡知柔:能用趣味闽南童谣丰富学习确实是很有意思的做法,请问吴老师,根据您的感受,目前厦门市小学在开设闽南文化/方言相关课程上的总体情况大概是怎么样的呢?
吴老师:厦门市小学在校本课程中闽南文化渗透交流还是卓有成效的,许多学校都有自编的教材,课后还有配套的CD 录音等配合使用充分创设语言学习环境,以游戏、读本的形式,让年纪小的学生能从玩中学,潜移默化中培养对闽南文化的兴趣,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蔡知柔:本次调研希望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闽南文化/方言教学,除了以课程、读本的形式外,您觉得还可以以什么比较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举办闽南传统文化活动?
吴老师:有啊有很多,闽南文化可以吟、可以说、可以唱、可以演还可以玩。比如华昌小学就有一年一度的闽南童玩节是华昌学子节日盛会,除了 “闽南童玩节”还有“诗词闽南方言吟诵”等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助力学生的全民发展。
蔡知柔:看来每个学校都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将闽南文化在校园中遍地开花。那针对当下闽南文化/方言传承上的现状,结合您的研究,您觉得什么途径和方式可以更好的进行闽南文化/方言的传承(接收对象可以是各个年龄段)?需要社会相关人士和其他力量对此进行怎样的配合?
吴老师:社会上我记得电视台举办过讲古电视大赛,像厦门卫视的“斗阵来讲古”、“厦门市青少年讲古大赛”等节目、比赛,从社会的角度,闽南独特科大赛来鼓励或者说来传承闽文化的一种社会力量,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承与弘扬闽南文化的方式。
蔡知柔:以上就是本次访谈的所有问题,非常感谢您抽空接受我们的访谈,谢谢吴老师。
吴老师:不客气。
在采访后,团队成员从校本课程入手,了解到闽南方言与文化进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自信与自觉。我们不仅需要中华文化的自信,也需要闽南文化的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培育就是文化认同的建构。从文化角度看,主要有三个路径:
一、历史文化的学习
习近平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了解、认识闽南文化历史,学会讲闽南历史故事,必须是闽南方言与文化进学校的主要课程。
二、制度的构建
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表现的约定俗称的民俗习俗,是中华民族化育后代、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习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观,增强人们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了解和参与中国节庆、闽南民俗作为闽南方言与文化进学校的重要课程。
三、话语性认同
文化的话语性认同就是文化的认同,文化自信的凸显窗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语言,其背后的文化可教性为文化认同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闽南方言的学习也是重中之重。
诚然,如今在各级各类学校课时压力、校园项目的减少、对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重视程度不一、对文件精神理解不一致等原因下,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实际落实有弹性,各校闽南文化进校园的情况差别较大。但是各方力量仍在努力配合推进,平衡“刚需”与柔性处理的关系,创新工作模式,将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相信在不久将来,闽南文化能在更多校园生活中遍地开花,各展风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