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9日电(通讯员赵明焜)油旋,是济南著名的传统小吃,也是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弘春美斋油旋店便是该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卢利华女士所开设的店铺,作为曲阜师范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ichem-格物致知队在1月初对此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油旋,在起初时又被老济南人称为“油旋回”,是济南市的特色传统食物,外面酥脆,里面软嫩劲道,外酥里嫩,除此之外更是葱香扑鼻,而油旋因其外表类似于螺旋,同时表面呈金黄色且油润酥脆,所以被称之为油旋。
老济南人的油旋一般都喜欢趁热食用,再配上一碗老济南甜沫,让人妙不可言,而且价格公道。油旋分圆形以及椭圆形两种,风味各不相同。
“闻到那个味,想起济南府。”一碗甜沫,三俩个油旋,显然早已成为独属于济南人的记忆与味道,是千千万万个济南人的味蕾对它的独特偏爱。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它的标签,济南油旋早已俨然成为了济南的独特传统小吃,这同时更也体现了近百年以来济南人对传统文化的技艺对传统小吃的偏爱。
清朝时期,徐氏三兄弟,前往南京经商的时候,吃到了油旋,而后从南京学习来的,在南方,它的味道与现在济南油旋的味道是截然不同的,南方多喜爱甜食,导致其口味偏甜,而徐氏三兄弟,在离开南京,回到济南以后,根据济南人的当地饮食习惯,便把油旋的口味变成了咸香味的,沿用了百年不变。
济南油旋最讲究的部分,当属是和面了。采用古法技艺“搋、叠、打”对其进行制作,反复百遍,导致其面团光滑,且不粘手又不粘擀面杖时,才可以继续接下来的步骤。接近60层的面皮,酥脆无比,再经过济南得天独厚的泉水浸泡,其内部软嫩劲道,除此之外,还伴随着的便是葱香诱人。一碗热腾腾的甜沫,配上外酥里嫩的济南油旋,便打开了了老济南人的日常生活,对老济南人来说简直妙不可言。
全国各地的早点,五花八门,但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最佳伙伴”,就比如说兰州牛肉面搭配白萝卜。济南油璇则有自己的“黄金拍档”,那就是老济南的甜沫。一碗甜沫,三俩个油旋,这便是在老济南小摊上济南人的标配吧。
刚刚做好的济南油旋,香气诱人,吃上一口,外酥里嫩。济南油旋,必须是趁热的时候解决,等到凉了再吃,那就失去了它原本独特的味道了。更有讲究者,在济南油旋做好后,在中间戳一个小洞,向里面再磕入一个鸡蛋,然后重新入炉,等到再次出炉时,油旋包裹着鸡蛋,浑然一体,更加可口美妙了。
22年初的中午时分,拥有山东省非遗技艺的“弘春美斋油旋店”前,已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排队等候了,作为济南油旋唯一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卢利华女士,正在一边忙着做济南油旋油旋,一边接待客人。
在过往的42年间,济南油旋传承人卢利华女士,做的济南油旋早已经超过了60万个。“手一抓就是一两面,我的手早已成为一杆称。”这都是卢利华女士在光阴的故事中,练就的精湛技艺。“制作油旋最难的就是制作油旋中间的漩涡形状,这需要在刚出炉的油旋上用拇指捅上一下。”,卢利华女士谈到。这期间动作不能超越分毫,如果稍有不慎超过了,那免不了的就是烫伤起水泡。起初,在卢利华女士还是学徒的时候,她就常常因为把握不好动作的时间而受伤,无法继续工作。正是因为她这份对济南油旋的热情与执着,所以才有了对这种传统技艺的坚持,才有了被评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油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殊荣。
而现如今,受疫情以及营商大环境的影响,该店铺已经关闭了,或许是时代的变化,或许是这个世界太过丰富,使得部分传统美食,不再收到年轻人的青睐,济南人的早餐也早已不再是甜沫油旋的标配,变成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也使得纵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的弘春美斋油旋店,也难免失去市场地位,走向消亡的边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5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