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深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保护。曲阜师范大学ichem-格物致知实践队队员张柯欣在1月2号~4号参观聊城木板年画博物馆,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传承人栾喜魁先生的文化馆,了解聊城木版年画的基本知识创作过程以及对人们的价值,生活意义。
关于“年画”有着这样一种说法,江南桃花坞,直隶杨柳青,东潍西聊在山东。这其中的“聊”指的就是聊城东昌府区木板年画。聊城东昌府区木板年画随着黄河道路受堵以及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木板年画几乎在市场上已经消失了。在了解了本次实践主题后,我开始在网上查阅各个资料,决定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向大家宣传我家乡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首先选择查阅网上的资料来了解东昌府区木板年画。在了解中,我发现木板年画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掌握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需要了解雕版印刷,刻书,插画,色彩的搭配以及人物的选取和木材的选择。尽管需要这么多的技艺,但是木板年画在早期也流传于民间,这可以看出来当时人们对木板年华的热爱以及对文化的热爱,从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人们当时对生活的热爱。在民国时期,东昌府木版年画达到鼎盛。传统的木板年画对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人物,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二是选用比较喜庆的内容。在走访乡村时,我们可以看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大门上都会贴有门神,门神就是木板年画在现实中人们的应用。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运河改造,使东昌府的交通动脉逐渐消失。人们对木板年画的了解已经停留在乡村门口的门神,甚至现在的年轻人,学生在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的时候,渐渐的将木板年画淡出生活中。
在参观聊城东昌府版年画博物馆的时候,我遇到了博物馆的馆长。经过了解才知道所有博物馆的木板年画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创造出来的。经过交流知道,他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是凭借热爱以及喜欢埋头在木板年画,研究了30年。现在年轻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这样的文化遗产呈现出漠视的态度。在进一步交流中得知,现在的木板年画传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创新。木板年画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但是这两类在年轻人中喜欢的甚少。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创新的,但是创新不能失掉本分。为了保持它原有的艺术内涵,博物馆的馆长在创作的时候也遇到了瓶颈期。在与博物馆的馆长交流完之后,我又一次的欣赏了一遍所有的木板年画。当了解完基本的知识背景以及制作过程之后,我发现我可以在每一幅画前面停留一段时间,来发现每一幅木板年画后面的美,以及木板年画深厚的故事。其实木板年画印现出的不只是一个个平平无奇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这一个个人物来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有时候也许不是我们不喜欢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我们没有时间静静的坐下来去了解他,当了解完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可以完全的感受到每一幅画都有他的美。
为了想到好办法去传承弘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又找到了木版年画的传承人栾先生进行了解。经过交流才得知,老先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昌府区木板年画,在自己的老家开了一个木板年画文化馆。他向我介绍了许多木板年画的拓印模板以及书籍,同时他热情地教我木板年画是如何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容易。同时老先生也表示,现在的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年轻人几乎都不了解。在参观文化馆的时候,我发现除了有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门神,财神爷。老先生也会去制作诗词文字以及动漫的木板年画。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创新的传承方式。
我认为东昌府木板年画作为一种深藏民间,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一种世俗化和市井物件,其独特的构图特征、朴拙的造型,丰富的表现题材与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它有着多层次的解读价值和研究潜力。刻板艺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领悟和审美意象,符合大众的审美。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大多数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东昌府木板年画因为得不到当代年轻人的关注,慢慢的消失在大众的世界中。
对于弘扬非遗传统文化,我认为需要大家每个人的帮助与支持。首先,我们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它可以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其次,当地的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我们应该给予非遗传承人相应的资金帮助与支持。在相应的节日时候,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对非遗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最后,非遗传承人也不要忘记,传承好优秀的非遗作品少不了的就是创新,但创新不能失掉本分。(通讯员张柯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