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古称琅琊,是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之一,被誉为“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除了如今蓬勃发展的经济,临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同样浓厚。
历史长河中,临沂名士如同群星般闪耀。王羲之提笔,颜真卿落墨,书法文化璀璨夺目;兵圣孙武,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这片土地人才辈出。孔子七十二贤徒,十三位是临沂才子;二十四孝故事,七孝为临沂佳话。3000多年建城史,这里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临沂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
临沂同样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两战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在沂蒙老区建立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在片红色沃土上,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入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涯村,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的催热泪下的故事,曾让陈毅元帅含泪诉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在临沂市蒙阴、沂南的交界处,一派主峰只有575.2米高的山脉,因千年前北宋名将孟良曾在此扎寨安营而得名孟良崮。1947年5月,这里炮火喧天,三天三夜的激战扭转了华东战场的局势,也让这里成为教科书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孟良崮战役遗址。岁月不语,惟石能言。布满枪眼的“枪击石”与被大炮击碎的石片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枪林弹雨。75年前,这里有九十多万支前的农民老乡。筹集粮草,碾米磨面,加工军粮,缝制军鞋、军衣,抬担架,推小车,起五更睡半夜,舍生忘死救伤员。在紧锣密鼓的战场后方,东坡池村汶河旁,三十多名妇女扛着木板蹚进了寒凉河水中,用身体、肩膀在汶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木板桥,解放军战士就是这样渡过汶河,奔向孟良崮的战场。“此役,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精锐共3.2万余人。”这里诞生了“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种战天斗地的伟大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伟大的沂蒙精神仍激励着千百万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临沂获评首批国家物流枢纽、中国物流之都、中国食品之都、中国十佳生态宜居典范城市、联合国绿色工业平台和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沂蒙山小调依然在这片土地流传,人民的脚步昂扬,迈向新时代新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7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