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自然赐予我们最丰厚的礼物。它无声无息滋养着一切。它孕育硕果,哺育万物生灵,人类生长于土地之上,最终也归于土地。“民以食为天”,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而粮食是土地带给人类最大的馈赠。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一直都十分注重农业发展。但在城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土地的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耕地占用面积不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为了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提高土地质量和产量,我国在“十三五计划”中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政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2022年底,我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为了了解国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社会实践小队队员深入各自家乡的高标准农田基地,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农田整体基本情况、农田建设细节、农田社会效益三方面对家乡的高标准农田进行基本了解。在本次调研中,我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深入实地走访了部分高标准农田。但由于疫情影响,我对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访谈。
本次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在城里长大的我们从未体会过种田的辛劳,也自不会体会到丰收的喜悦。走进大地,走进农田深处,在太阳的灼烤下,蚊虫的侵扰中,我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明白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但这次走访也让我对脑海中传统的种田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型机械耕种代替了田园牧歌式的“一牛一犁一人”的耕种方式,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整齐的道路,完善的浇灌系统,一排排农田防护林还有水肥监控技术让农田的产量大大增加,新时代农民的形象逐渐清晰。在走访中,我问一位农民伯伯种田的感受,他质朴的笑着对我说:“辛苦是挺辛苦的,不过比以前好多了,技术发达了,条件也好了。” “这田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从光秃秃的一片到发芽,长高,开花,结果,再到丰收就很有成就感,再一想这么多粮食能供很多人吃饱饭,就很满足。”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种植环境,同时,农民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提高了耕地的肥力,提高了土地产量,把“藏粮与地,藏粮于技”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在对锡林郭勒盟高标准农田负责人亢主任的访谈中,我了解到,锡林郭勒盟预计2021——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目标亩产量提升10%。在浇灌技术方面,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精准浇灌,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在技术方面,采用水肥自动控制系统,将受监控农田的情况投射到大屏幕上,做到实时监测,及时管控;在农田管理方面,主要采用“谁管控谁负责”的方式,提高农田的管理效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措施在这次访谈中逐渐清晰起来,也让我对家乡的农田建设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内蒙古自治区以草原著称,而家乡锡林郭勒盟更是有中国马都的美誉。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这里的名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与雄壮在这里上演。这样的草原之都让我选择性忽略了农田的建设情况。通过本次调研,我清晰的感受到了农牧业的融合发展,体会到了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情况。社会实践结束了,但调研的脚步不会停下。唯有脚踏实地,走进土地里,走进田野中,才能体会到最真实的建设情况。国家农田发展,青年正关注!国民粮食安全,青年正守护!(通讯员 问雪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6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