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寻迹乡土觅非遗,传承遗韵守文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唐艺宁

人事繁又复,往来成今古,文化如同一股涓涓细流,穿古城残驿而临高山流水,从字里行间到家长里短,使万物生姿,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曲阜师范大学寻迹乡土,传承遗韵实践队队员于2022年12月22日起在山东省沂源县展开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寻访水么头古村落,了解传统花饽饽制作,参观非遗葫芦画等,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会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

古村胜迹蕴民俗,醇厚文风永相续

古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实践队选择古村落作为实践地点,旨在探索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和乡村历史文化,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民间智慧。

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1月16日在山东省沂源县南鲁山镇现存古村落水么头村展开实践调研。水么头村在2017年入选山东省古村落,村庄因水磨而得名。水磨是一种古老的磨面粉工具,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实践队队员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观现在仍存留的乡土建筑,如水磨、水井、石碾等,了解其在过去的用途。水么头村村民专门为实践队队员讲解过去人们为了攀爬上屋顶巡逻而在石砖墙上砌的石梯。残存的古迹,建筑,生产工具包含着历史的风霜和人类的智慧,大量独特的俚语方言、乡规乡约、生产方式等更使得村落传统厚重鲜活,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保护古村落也就是保护过去蕴含其中的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内涵。

图为水么头村村民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乡村记事展览墙。

传统美食蕴文化,竹炉汤沸唇齿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物的喜爱是天性、是本能。当然,我们在享用美食的时候,不要忘记感谢那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不要忽略在美食的代代传承中积淀下来的“食文化”。实践队队员在2022年12月22日在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开展实践活动,探访街巷邻里在冬至日的饮食习俗。

实践队队员来到鲁村镇张奶奶家中,和奶奶聊起传统花饽饽的制作。张奶奶也不厌其烦地讲述,并且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从和面、发面开始一直到捏形、雕刻,张奶奶熟练细致地进行着每一步,仿佛在与相熟的好友交谈,而我们也只能帮一点小忙。张奶奶给大家每人一团面,让队员们捏自己喜欢的东西,等会儿一起放到锅里面蒸。经过漫长的等待,大家的花饽饽终于出炉,当然最惊艳的还是老人家的三层大花饽,以白面为主,搭配上用鸡蛋调的黄面和菠菜汁调的绿面,黄面来做小花点缀在最底层,绿面做叶子以及镶边,顶部还有红枣点缀,真的让人舍不得吃,倒想放到家里收藏起来。老人家热心地给每个人切了一块,没想到里面也暗藏乾坤,黄白绿三色面交替,红枣碎点缀其中,味道丰富香甜,口感软糯筋道,回味无穷。

图为实践队队队员在张奶奶指导下的实践成果。

非遗传承扬文化,丹青妙笔再起航

葫芦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已很兴盛。在中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传统民间故事不胜枚举。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队员在2022年12月28日前往蒙山对葫芦画的手工艺人进行访谈。手工艺人向成员们介绍葫芦画对葫芦品质和颜料调色的要求,而且曲面作画更对手工艺人的画技有很大的考验。所以葫芦画不仅需要深厚的作画功底,更需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最后,手工艺者还向小队成员坦露心声:希望前来体验的青少年或者是像我们这样的文化传承者,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都要像制作葫芦画那样有耐心毅力,有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

图为葫芦画手工艺人描画时的画面特写。

生逢盛世,我们享受时代造就的时与势;万里路遥,我们肩挑时代给予的担与责。深入家乡,多方探访。寻迹乡土,传承遗韵实践队队员在家乡的实践活动暂告一段落,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文化精神的脚步不会停。“高山景仰攀逸驾,毋负青年志气豪。”愿以梦为马,以时代的号召为鞭,在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上继续前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为了传承红色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促进自我提升、培养爱国情怀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10日,我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参观宿松县博物馆。图…… 何烁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10日至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学习百年党史,凝聚青年力量”电气学院赴红色基地新虎团队开展了…… 电气学院赴濮塘镇新虎团队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项目概述我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实践提…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最新发布

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记忆
中国青年网枣庄12月29日电(通讯员韩京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源泉。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我国的改革、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注重对于红色…
青春爱实践,二十大进社区
^q【实践快讯】(青春燃梦实践队)1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燃梦实践队进入付家坟社区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本次宣讲由青春燃梦实践队作为主讲人。他们运用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红梅赞》,将党的二十大…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众身边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今年寒假期间,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青年学生宣讲团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国“非凡十年”、贵州“黄…
携手你我,公益传递关爱
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增长增长得越来越快,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人与路人都造成了不便,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随手乱扔垃圾,不仅影响了卫生,还影响了城市文明。所以,…
“追寻红色记忆,担当时代重任”——安徽财经大学学子赴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寒假社会实
追寻红色记忆,担当时代重任百年沧桑巨变,初心历久弥坚。为进一步重温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百年征程,增进广大学生对党史的认知,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时代精神。安徽财经大学悟理明史队来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
湖二师学子“云支教”:公益教学,助梦成长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和教育相对落后的中小学生,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联合举办“一起云支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2023年1月8日至2月12日,…
访千企,助就业
为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了解和把握全国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和工作部署,挖掘更多与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匹配的就业岗位,帮助广大曲师学子实现自身的高…
文化滋润乡村,新媒助推振兴
文化滋润乡村,新媒助推振兴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2日电(通讯员孟令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实现产业的振兴、人才的振兴、…
曲园学子聚焦黄河流域保护,向群众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
为聚焦黄河流域保护,宣传生物多样性知识以及提升大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内化“我为生态保护做贡献”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沿黄河生态共建”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于2023年1月26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展开行动,在…
曲阜师范大学:沿黄河生态共建”社会实践团:聚焦河流保护,推动生态建设
2022年1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沿黄河生态共建”社会实践团队“聚焦河流保护,推动生态建设”综合调研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集体抵达东营市,走访东营黄河文化生态主题公园、黄河入海口景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