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繁又复,往来成今古,文化如同一股涓涓细流,穿古城残驿而临高山流水,从字里行间到家长里短,使万物生姿,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曲阜师范大学寻迹乡土,传承遗韵实践队队员于2022年12月22日起在山东省沂源县展开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寻访水么头古村落,了解传统花饽饽制作,参观非遗葫芦画等,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会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
古村胜迹蕴民俗,醇厚文风永相续
古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实践队选择古村落作为实践地点,旨在探索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和乡村历史文化,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民间智慧。
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1月16日在山东省沂源县南鲁山镇现存古村落水么头村展开实践调研。水么头村在2017年入选山东省古村落,村庄因水磨而得名。水磨是一种古老的磨面粉工具,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实践队队员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观现在仍存留的乡土建筑,如水磨、水井、石碾等,了解其在过去的用途。水么头村村民专门为实践队队员讲解过去人们为了攀爬上屋顶巡逻而在石砖墙上砌的石梯。残存的古迹,建筑,生产工具包含着历史的风霜和人类的智慧,大量独特的俚语方言、乡规乡约、生产方式等更使得村落传统厚重鲜活,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保护古村落也就是保护过去蕴含其中的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内涵。
图为水么头村村民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乡村记事展览墙。
传统美食蕴文化,竹炉汤沸唇齿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物的喜爱是天性、是本能。当然,我们在享用美食的时候,不要忘记感谢那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不要忽略在美食的代代传承中积淀下来的“食文化”。实践队队员在2022年12月22日在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开展实践活动,探访街巷邻里在冬至日的饮食习俗。
实践队队员来到鲁村镇张奶奶家中,和奶奶聊起传统花饽饽的制作。张奶奶也不厌其烦地讲述,并且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从和面、发面开始一直到捏形、雕刻,张奶奶熟练细致地进行着每一步,仿佛在与相熟的好友交谈,而我们也只能帮一点小忙。张奶奶给大家每人一团面,让队员们捏自己喜欢的东西,等会儿一起放到锅里面蒸。经过漫长的等待,大家的花饽饽终于出炉,当然最惊艳的还是老人家的三层大花饽,以白面为主,搭配上用鸡蛋调的黄面和菠菜汁调的绿面,黄面来做小花点缀在最底层,绿面做叶子以及镶边,顶部还有红枣点缀,真的让人舍不得吃,倒想放到家里收藏起来。老人家热心地给每个人切了一块,没想到里面也暗藏乾坤,黄白绿三色面交替,红枣碎点缀其中,味道丰富香甜,口感软糯筋道,回味无穷。
图为实践队队队员在张奶奶指导下的实践成果。
非遗传承扬文化,丹青妙笔再起航
葫芦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已很兴盛。在中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传统民间故事不胜枚举。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队员在2022年12月28日前往蒙山对葫芦画的手工艺人进行访谈。手工艺人向成员们介绍葫芦画对葫芦品质和颜料调色的要求,而且曲面作画更对手工艺人的画技有很大的考验。所以葫芦画不仅需要深厚的作画功底,更需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最后,手工艺者还向小队成员坦露心声:希望前来体验的青少年或者是像我们这样的文化传承者,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都要像制作葫芦画那样有耐心毅力,有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
图为葫芦画手工艺人描画时的画面特写。
生逢盛世,我们享受时代造就的时与势;万里路遥,我们肩挑时代给予的担与责。深入家乡,多方探访。寻迹乡土,传承遗韵实践队队员在家乡的实践活动暂告一段落,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文化精神的脚步不会停。“高山景仰攀逸驾,毋负青年志气豪。”愿以梦为马,以时代的号召为鞭,在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上继续前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