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滋润乡村,新媒助推振兴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2日电(通讯员 孟令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实现产业的振兴、人才的振兴、文化的振兴,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和人文底蕴。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发展的短板,如何振兴乡村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当下,在媒体与乡村融合的新阶段,更要运用好新媒体、新技术,以“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媒”丽乡传实践队于1月10日到达潍坊市南董村进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潍坊市乡村中文化的发展情况。
知乡村民情,析文化现状
实践队员到达南董村,征得相关人员的同意后,去到村民家中进行采访交流,填写调查问卷。在采访中得知,村中的一位刘女士是潍坊风筝的忠实爱好者和传承者。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
但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知,该村老人对本市的风筝文化了解较多,而年轻人了解的较少,其中一位在读大学生表示,他了解传统乡村文化的渠道一般是老人讲述和网络短视频,但自己的积极性不高,他对于当地的潍坊风筝有足够的认识,也会在节假日参加风筝有关的活动,可是拓展到本省的文化就知之甚少,谈及外市的文化时,只能通过百度大体了解到。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民,填写调查问卷。中青网通讯员 孟令瑶 供图
剖文化近况,拓新媒之道
实践队员不仅采访村民对于本市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也与村民交流省内文化。在中老年群体中,对戏剧、歌舞了解较多,如沂蒙山小调等;在年轻人群体中,对孔子之乡孔林、孔庙和世界文化遗产泰山了解较多,并且大多数是在课堂上学习得来。两个群体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大体相当,范围有所不同。省内乡村传统文化离村民生活较远,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其中中老年人是新媒体网络利用不到位,年轻人则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或者说是新媒体对与文化的传播缺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媒体融合时代,发挥新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在此次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深刻领会到新媒体对于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在村民家中采访年轻人,填写调查问卷。中青网通讯员 孟令瑶 供图
明文化地位,助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南董村村书记表示,近年来文化下乡活动较多,村里会定期有文化表演,给村民带来戏剧、歌舞;还会在村民闲暇时间举办各种比赛,村民积极性较高,有“村村锣鼓响 户户歌声扬”的效果;在村内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培训室一应俱全。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服务群众”。
想要新媒体全面助力乡村文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就必须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文化功能。在乡村振兴中新媒体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村民大多对短视频有浓烈的兴趣,但是很少会在短视频中学习到乡村传统文化,村民表示,有关文化的小视频数量少并且会枯燥无味,难以提起兴趣。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更快速、更简洁、更生动、更具操作力。主流媒体应积极承担起使命任务,助力乡村文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完成准备工作后在校内合影。中青网通讯员 师聪聪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3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