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不仅历史悠久,更是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眼下春节即将来临,为了解过年的一些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日,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微光耀华队来到宝鸡市的巨良村进行春节习俗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在调研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队员通过向长辈请教,在网络上查找,实地走访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过年习俗文化的知识,更体验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并了解了这些习俗的历史渊源和当下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调研之初,实践队员统一安排部署。刚开始,实践队员通过网络查找有关春节习俗的内容,整理成文件,开始对春节习俗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时间,队员向长辈询问与春节有关的一些习俗,对比发现,这两个方式收集的过年习俗有一定的差异,仔细寻找原因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地方,地理位置和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当有这些差异出现的时候,就会导致文化的不同,不论是什么节日,每个区域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文化,对于新年这个最受欢迎的节日来说,肯定也会有些不同的风俗。为了对当地春节习俗有一个更加清晰正确的了解,实践队员接下来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开始为期一天的春节习俗调研活动。
图为居民正在扫尘。
实践队员第一站来到了郭阿姨的家里,正好碰到郭阿姨在家里扫尘。实现队员向郭阿姨请教关于扫尘的问题,郭阿姨说,扫尘在这里也叫扫舍,“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瓷碗瓢盆,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擦净玻璃器皿,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实践队员也在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扫尘的历史背景,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清代文人蔡云就曾用诗来描写腊月二十四扫尘习俗,“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可见,中国春节文化习俗源远流长。
图为当地居民贴的门神。
接下来的实地调访中,实践队员还从村民口中得知了一些至今还口口流传着的俗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实践队员继续走访,来到了海大伯的家里,海大伯说了很多过年习俗,如压岁钱,贴春联,倒贴福字,象征着幸福到了,贴门神,守岁,以及拜年。在这里面,海大伯着重介绍了贴门神,他讲,秦琼要贴在左边,敬德要贴在右边,他们的眼光,都要朝向门间,这样做的寓意是:严厉监视进出的每一个人,一旦有坏人,杀无赦。如果贴错了,会被笑话的。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实践队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调研地区的居民在尊重传统文化习俗的情况下,也会灵活变通。比如说走亲访友,由于近几年的疫情影响,这类活动基本上都取消了。还有就是守岁,通常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一夜不睡,不过确实会比平常睡得较晚。
在一天的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对春节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这次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发现春节民俗真的很多很多,但大多现已不用,或许是受近三年疫情的影响而导致,又或许是人们常说的“年味淡了”。但春节作为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着新的希望的佳节,应该有更加长足的发展。实践队员希望注入新的文化基因的同时,也能维护传统的民间习俗。不论怎样,春节习俗始终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他几千年来一直贯穿着中华文化,如今,它也将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创造属于它独特的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3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