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淄博1月9日电(通讯员 张柔冰)齐文化犹如一本厚重的古籍,穿越了时间的长河,从众多文化中绵延至今。为更好地调研、宣传丰富多彩的齐文化资源,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齐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助力齐文化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曲阜师范大学“浩浩齐韵,日新齐风”实践队于1月9日前往山东省淄博市齐文化博物馆进行调研学习。
据了解,齐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由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迁建。齐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本陈列展厅、特色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拥有文物3万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2018年9月25日,齐文化博物馆被公布为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壁画长14米,高15.5米,主体部分是齐国的历史名人,中间是开国元君姜太公……”进入博物馆后,一幅青铜浮雕主题壁画“海岱齐风”率先映入眼帘,默默诉说着在海岱之间、在淄河流域,灿若星辰的齐国名人,灿烂辉煌的齐文化。
据工作人员介绍,齐文化博物馆依托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文物3万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主要展示齐地特色的文物专题陈列并进行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研究保护,同时展示临淄区当前发展成就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前景。
踏入序厅,“泱泱齐风”四字令人肃然起敬。走入基本陈列展厅,则像时空穿越般,身临先齐、西周、春秋等不同时期的历史演变。在齐文化的视觉呈现上,采用沙盘、投影等方式,将临淄的千年历史融于科技与光影之间,拉近历史与现代人的距离。
齐国作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与其“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密切相关,与其高度重视商业的作用,实行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方针,主张并通过商品经济实现富国、强国的政策有关。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地域文化,齐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谈及齐文化,不得不提起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王在稷门外设立了“稷下学宫”,历时150年左右,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宫不仅具有学术交流功能,同时还具有问政议政功能。齐国的执政者经常向稷下先生咨询治国之道和天下大事,使得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就像国家的“智囊团”一样。另外,“博士制度”起源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时至今日仍在沿用。
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齐文化博物馆馆长马国庆介绍,它与差不多同时出现在希腊的雅典学院堪称双壁,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分别在世界的东、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马馆长引用余秋雨的一句话来评价那个时代的盛况:“它们于公元前4世纪,同时在东、西方压住了地球的分量。”
“这件临淄大武汉齐王墓出土的银豆,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中国馆以及其他国家展出。可以看到,银盒用交错的莲花瓣装饰,是西方波斯国家的器物,而上方的三个兽钮和底下的圈足是来到中国以后人们给加上去的。”参观途中,一件展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源于波斯的工艺加上中原文明的改制加工,令这件小巧玲珑的国宝级文物,承担起见证丝绸之路历史的重任,也说明汉时齐地对外交流合作与发展贸易,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高度。
博物馆中,像这样中西合璧的文物不在少数。马国庆介绍,齐国的商贾极为鼎盛,而商贾是有“腿”的,是可以跟很多地区贸易的,齐国的刀币文物遍布全国各地就见证。“另一个文物见证,就是山王庄兵马俑。你能看出其中几人的模样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他们的眼睛细而高挑,轮廓棱角分明。特别是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是用头顶来运输的,这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工作方式,而是西方的。”
传播普及传统文化,不仅是依靠固态展览,更需要积极走出去。齐文化在这千年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开放、务实、变革、包容的精神,影响着中国的过去,也将在世界文化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4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