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途千年生生不歇,建党之路百年浩荡征程。中国共产党,迈入百年新章程;中共代表大会,踏入二十丰载里程碑。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元年,也是我们发扬伟大“二十大精神”的历史元年。华夏五千载,巍峨屹立于世间,少不了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人为国铸造的铜墙铁壁。为体验二十大精神的内核,切身体会工匠精神,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身边的红色精神,我来到了我们当地的民俗文化馆,亲身体验了来自身边的工匠精神。
我在网络查询与身边的长辈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发现高密剪纸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也蕴含着深刻的工匠精神。为亲自体验剪纸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我决定去看看那一剪一刃的艺术品所绽放的文化之光。
民俗馆坐落于高密的市中心,车水马龙,前来参观体验的人数不胜数。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一副巨大的以《红高粱》为创作灵感的剪纸作品。红纸艳丽,刻绘了漫山遍野的红高粱和那纤细却坚定的明丽女子——九儿。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工匠师傅纯手工剪制的《九儿赴亡》,耗时之久,耗力之多,不可想象。我被这一幅作品深深打动,感叹于它精妙的剪纸技法,感叹于它壮丽的民族精神。工艺匠人们,用自己最精巧的技艺,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满腔热爱。这是一个民族不朽的精神文化,一个民族的热烈壮歌。我们的国家,每一片土地,每一寸角落,都有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技法,去表达对华夏的无限热爱。
剪纸师刘女士为我讲解高密剪纸的发展历史,讲述了在科技发展的飞速时代下,手工艺师傅们的艰难与坚持。讲述了无论大机器生产对于手工艺者们造成多大的冲击,工匠们都毅然地举起手中的剪刀,初心不变传承中华民族遗产,坚持不懈坚定中华文化信心。我清晰地了解到高密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对大机器生产时代下的工匠们的生存空间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旧事物正经历大浪淘沙,但是我们的传统技艺,我们的文化精神,不应淘汰。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工艺与文化遗产,是我们需要去考虑深思的问题。这一个个镌刻着中华文明长河技法的工艺,是不应消散的,是应永远铭记的。
折叠,阴阳雕刻,刺孔,这些陌生名字的技艺,构筑了基本的剪纸技法。一张红纸,几下剪刀,一张精致的福娃图跃然纸上。闻所未闻的技法,熟悉的图画。我自责于对剪纸技法的漠视与无知,却也庆幸生活中处处都有剪纸的痕迹。剪纸,不只在我们博物馆的橱窗中,而是在家门上,窗棂中,在每一个生活的角落,熠熠生辉。
通过学习,我对于传统剪纸的艺术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一把细剪,轻若无物,却能剪出历史长河,剪出抗日血战,剪出万里长征,剪出太平盛世……我回忆着刘女士的剪刀穿梭纸张的影子,拙劣地模仿着,堪堪剪出了一张极其简单的小窗花。刘女士手中听话的剪刀,在我手中仿佛一个顽劣的孩童,自由不羁。刘女士看着我的作品,只是笑着说我不过是生疏而已,若是我也能够同他们一般剪上十余载,也能剪出好作品。十余载,谈何容易。听到这里,我忽地想起了新时代领路人在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引用的那句话:“匠人之心,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哪有一朝成英雄,不过磨刃数十载。古有鲁班大师卯榫之创造中国建筑矗立长风中而不倒,今有邓稼先等人“两弹一星”之树立中国之基根植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朽。工匠精神,恰是体现了我们中国人那坚韧的屹立与持之以恒的决心;工匠精神,恰是体现了我们中国人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丰富的创造力。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人,皆圣人也。本次实践活动,使我拥有近距离感受传统遗产魅力的机会。通过讲解介绍遗产内涵与切身体验工艺巧法,我对于承载了千年文化的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且真切的体会,并对于二十大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了更加自觉的责任感。悠悠文化长河流不尽,精精银剪技法工匠情。(通讯员 李佳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1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