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至圣的地位。这一天不仅仅是年末岁首的节点,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每当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的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都是从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2023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燃习俗之薪,延传承火炬”实践队队员开展了对新年习俗的调查,以便了解人们对当下的春节是如何看待的。
本调查问卷一共有十三个问题,分别从回答者的年龄、所在地以及对于春节习俗的看法和做法展开提问。如下图可知,本次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人以女性居多,年龄集中在18-24岁这个年龄段,参与者的性别和年龄段趋于不平衡,可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参与者的所在地分布较均匀,城市、乡镇和农村均有分布,可较综合的分析不同地方对春节的重视情况。
参与者绝大多数都会和家人或亲戚一起过年,契合了团圆这个大主题,且传统的春节习俗也在进行,团圆饭、压岁钱、大扫除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也稳居前三,其他的习俗例如放鞭炮、守岁、祭拜祖先等活动都有或多或少的减少。拜年方式仍以登门拜访为主,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微信拜年也有了一席之地,出乎意料的是电话拜年和写信及贺卡仍有人在使用,这说明人们对拜年还是十分重视的。
对于春节联欢晚会,超过半数参与者一直都看,也有接近一半的参与者对春晚的观看情况发生了变化。普及的电视综艺节目,冲淡了人们对春晚的兴趣,同时人们的宣传水平也提高了,对春晚不再痴迷。
“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对新年来说可谓是十分典型的标志物了。但近年来的环境污染使得各地不得不推出“禁烟花令”。对此,大多数参与者还是提倡适当保留放烟花这个传统习俗,保留烟花带来的年味,但也有部分人出于安全问题和对环境的保护而选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对于春节的走亲访友活动,人们的热情也有所削减,大多数认为只走访部分即可,“云拜年”也崭露头角。也有小部分人提倡走亲访友以增进感情,仍保留了传统的做法。
年关将至,而年味却还不到位?对于年味变淡的现象,参与者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分析,各种原因的占比都比较均匀,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们对春节的关注度有所降低,还有参与者提到疫情的原因,这的确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就营造节日氛围,参与者提倡增加大型传统庆祝活动和保留传统习俗,适当吸取西方节日的优秀之处,也有人提到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节日文化,使传统文化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参与者也分享了自己理想中的春节,家人、烟花、热闹是参与者们理想中的春节最重要的因素,团聚(团圆)也在春节情怀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节日的仪式感,也是节日带来的感动。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人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撰稿人:张嘉怡
“燃习俗之薪,延传承火炬”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