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从古至今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一种食品经历无数朝代的更迭,传承百年,必有其独特的魅力,周村烧饼始于汉代,到至今仍广泛流传,为进一步了解周村烧饼文化的魅力,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鲜衣怒马社会实践小队队员于雅雯于1月2日对周村烧饼进行线上社会实践调查并查询周村烧饼相关内容。
通过线上实践调查,实践队员了解到,周村烧饼因产于淄博市周村区而得名。周村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该小吃以山东省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拥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山东瓜拉叶子烧饼”。
周村烧饼的历史悠久,其起源于汉代,但起初的形态并不是现代周村烧饼的样子,而是汉代的胡饼的形状。两者在形态、颜色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胡饼,就是馕。汉代控制西域后,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类制作增添了新辅料,出现了新疆特有的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也被称为“胡饼”。明朝中叶,山东省周村贾商会集,各种山东小吃应时而生。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山东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山东大酥烧饼。清朝光绪六年,山东周村郭姓烧饼老店“山东聚合斋”对烧饼制作工艺潜心研制,几经改进,使山东周村烧饼以全新的面目、独特的风味面世。
周村烧饼需要传统手艺精工制作,制作过程独特,其用料比较单一,没有使用化学制品和繁多的添加剂。其主要食材就是小米面粉、芝麻、白砂糖、盐,食用更放心。周村烧饼的制作过程并不繁琐,科技含量也不算高,能传承下来的原因只有“用料精致”。实践队员了解到,周村烧饼的香主要是芝麻香,而芝麻的用料十分讲究,芝麻来自专有的生产基地。周村烧饼使用的面粉是鲁中平原特有的小麦粉,白糖是广东、广西特有的蔗糖。周村烧饼凭借凭借精致的选料,不断地创新,传承百年。
实践队员了解到,为大力宣传这种非遗特产,周村区建立了周村烧饼博物馆。游客可以看到墙上展示的历代传承人口述的周村烧饼的历史、制作过程中各个步骤的人物雕塑、不同尺寸的周村烧饼的样品。
实践队员还了解到,以前的周村烧饼多用于果腹,现在的周村烧饼更多的被人们当成可口的小甜点。随着周村烧饼的生产逐渐形成规模,周村烧饼的包装、销售也正式起来。包装精致的周村烧饼也成为了人们走亲访友不可或缺的礼品。
传承古法、严控质量,正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实践队员通过查询之前的新闻材料了解到,周村烧饼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曾采用机械流水化方式生产,但生产出来的烧饼失去了其原有的酥脆的特色,芝麻的香味也不似从前,机械化生产的变革彻底失败。之后的烧饼的生产均采用人工的方式,恢复了原有的、独特的香味。
当地人都说,周村烧饼有“一薄一厚”,薄的是饼,厚的是传承的匠心和周村烧饼人的“厚道、诚信、开放、包容”的鲁商精神。周村烧饼,一薄一厚,回味悠长。周村烧饼,在一代代手工艺人的坚守传承和不断创新中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传承着百年的文化精神。
一口薄饼,满味回甘,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余韵尽在此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4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