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颠簸,东北大学理论之光赴汶川社会实践团队自成都市区到达了汶川县城。社会实践的第一站,就将从阿坝铝厂始发。阿坝铝厂,是汶川地震震后重建示范企业,是7个月就恢复生产的奇迹。在这里,成员们与同行的老师一道,听副厂长王庆烜讲述阿坝铝厂的故事,坐下来与老员工们聊起地震中的经历。从一个复兴的企业,从企业里无数自强不息的老员工身上,初次体验地震的来势汹汹,感受这种临阵大敌下不灭的汶川精神。
社会实践团到达汶川阿坝铝厂(图)
在老员工们的描述中,团队成员们仿佛身临“持续地摇晃,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能往哪儿走”的楼中无奈,“我心里也没有底,这些设备损毁严重,有没有办法送出去修理”的企业困苦,更有灾后亲友别离、生活艰苦的伤痛……但,“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时任国家主席的胡景涛同志曾在阿坝铝厂废墟的不远处,这样激励着军民。
“我们面临这样的困难,我们也能做到7个月恢复生产,”老员工说起来都有满心的自豪,“我们的阿铝精神,就是永不放弃。”没有困难不能够克服,没有什么能够阻碍阿铝的发展。如今的阿坝铝厂,年产值已达37余亿元。
团队成员听老员工们分享地震经历(图)
20日下午,团队一行人来到了第二站——汶川震中。团队首先参观了汶川震中纪念馆,在这里,成员们真实感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历程,采访参观游客,并细细听讲解员们解说。成员们仿佛置身于那场浩劫中,不仅体悟了那时那刻的恐惧和挣扎,更能对这场灾难中,汶川军民的汶川精神有一个初步的感悟和认识。
随后,成员们亲临了漩口中学遗址。走进漩口中学大门,迎面就看到在地震中倾倒的教学楼废墟前,安放着一个硕大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表盘,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站在这片遗址上环顾,满目疮痍而令人叹嘘,竟也使人忽生丧友忘家的悲怆之情。就在这片凄清惨淡的地方,却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震后,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这一挖就是4个小时。马健因此被称为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团队一行人走进漩口中学遗址(图)
7月21日,实践团来到了汶川之行的第三站——汶川县委共青团委。团队成员们通过采访政府工作人员,听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汶川地震带来的损失情况、接受国家及社会帮助的情况、灾后重建情况,从而综合理解汶川精神的形成,对汶川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21日下午,团队在汶川新城区走访当地居民,问百姓言,听百家言。如今,汶川已不再是疮痍或悲痛。在党和人民的支援帮助下,汶川已恢复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
团队成员采访当地群众(图)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汶川,感受汶川震后九年日新月异的变化,领悟汶川军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汶川精神。而作为当代大学生,这种大难中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不能忘,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青年人的知识与拼搏坚定决心,勤奋学习,艰苦奋斗,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