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深处的驿站,用舌尖挑起万里华灯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2日电(通讯员 李怡峥)近年来,人口的增长、城镇化的加速等因素侵占了部分耕地,同时粮食收益下降和快速土地流转加重了对耕地的破坏,种种问题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深入了解耕地林果化打造的乡村振兴路,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前往梨花深处的驿站——滨州市阳信县梨园郭村,进行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切身了解当地耕地现状以及林果化情况,感受梨花深处的飘香。
阳信,信水之阳也,有“水韵梨乡”之称,这里有鸭梨20多万亩,年产量可以达到四亿公斤。在前往梨园郭村的路上,周围全部是梨树,因为来时才1月,还未等到花开的季节,只有光秃秃的枝丫,但排排梨树不难想象花开时的盛景,一眼万里,只白雪满地。
图为梨园郭村的梨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怡峥 供图
走进农户家,寻林果化之因
刚刚进村,实践队队员们便被冷库里繁忙的场景吸引,一位笑得很开心的农户解释道:“今年的鸭梨价格竟然涨到了四元一斤,大家都忙着装箱了!”受疫情的影响,这几年很少有商家来村里收购,加上夏天突然袭击的冰雹让鸭梨的质量下滑,近几年的收成并不理想,而这寒冬中出售的果实,让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接着我们走进农户家,在一声声寒暄中队员们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他们认真耐心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也在客观地思考当地林果化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在村民口中得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并不是梨园,而是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但是当地的土地偏硬,不利于翻耕,而且天气状况较差且不稳定,雨天较少,湖泊、河流水量少,而灌溉用水多是河水、湖水,这就造成了用水短缺的现象,同时当地降雪量少,这便使一些农作物的质量下降,产量下滑,村民的收成不理想,所以在明朝初期,这里便向园林种植转变,鸭梨便有了长久的发展。说到种植梨树,村民的发言权可就大了,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种树的过程。从秋冬的剪枝到春夏的施肥打药,从花期的点粉到坐果时的套袋,即使前期成本较耕种粮食上升且种植过程繁杂,但是耕地林果化带来的巨大收益得到了广泛村民的认可。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农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怡峥 供图
走进田间地头,多品种共谋发展
在当地农户的带领下,队员们前往了附近的果园。细心的队员发现,这一片土地上的梨树长得并不一样,农户耐心地解释道,他们的品种不一样,像长得高的便是丰水梨,又脆又甜,长得矮小的便是黄冠,它结的果子是偏黄黑色的,果皮较厚,而缠着塑料膜的这些是刚嫁接的七号梨,一般会给它套透明袋子,所以果皮是绿色的。村民说,不同品种的鸭梨坐果率其实是不同的,在种植鸭梨的路上政府也在引进新品种,由原来单一品种转变为多品种,实现了鸭梨的多样化种植,也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图为村民提供的梨花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怡峥 供图
走进梨园深处,果树带动农村振兴
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在梨园郭村建设了一套以“梨”为中心的产业链。无论是梨花盛开时的梨花会,还是梨树结果时的大丰收,无论是采摘园还是农家乐,当地产业依托鸭梨特色文化搭建交流平台,经贸市场,以花为媒,以果为财,邀请着四方来宾。借助梨园打造“中国鸭梨之乡”的特色品牌,以鸭梨销售为主,以鸭梨醋、梨膏等衍生产品为辅,延长当地生产产业链,扩大特色品牌知名度,把销售市场打开。在生态文明与生活宜居之间寻找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小乡村获得大收益;在发展和定位之间明确方向,用对土地的热爱铸就乡村振兴路。
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幸福,小村庄落实“三农政策”,大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当梨花再次芳香千里时,百年梨树便再一次挑起舌尖上的“万里华灯”。
图为“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全体成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佳艺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5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