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作为民间瑰宝的剪纸更是反映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蕴藏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此,曲阜师范大学鲁地拾遗队成员于2023年1月8日在潍坊对非遗文化剪纸进行探索和学习体验的活动。
中国历史绵延悠久,非遗是在其中经历浪沙淘洗后愈发璀璨的珍珠,捡拾起剪纸这颗珍珠,透过纹理,触摸尘封在背后的那段历史。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2006年5月,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氛围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冬日柔软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上的剪纸,正红色的剪纸与不染一丝白尘的蓝天交相映衬,镂空图案映下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每每谈起“剪纸”二字,那些红彤彤的团花和偌大的“福”必定浮现眼前,但在剪纸艺术家的手中,细碎的纸片的剪裁犹如雕刻一朵未知的花朵,在手指不知不觉的转动瞬间,倏地绽放了。剪纸更多的是根植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中,不拘泥于时空和透视的限制,随创作者的想象和喜好自然成型。
剪纸的工具材料看似简单,一张纸和一把剪刀便可以行走江湖,这是在系统地接触剪纸这项非遗文化之前的想法,但是在系统学习之后,才了解到对于这两种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且需要慎重考虑的。剪刀要选择轻巧、灵活、锋利的,这样,剪出的作品才不显粗糙;纸张以红纸或其它光泽为好,质地薄的纸为宜。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则要根据造型,先决定纸张的折叠,一定要折得整齐、严实,并要压平。初学剪纸者可先将花纹画上,然后根据画上的笔印剪。以后有经验了,便可随折随剪。花样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总使用直线型的,应多采用些曲条纹,因为曲条纹往往耐看,富有流动感。在剪的过程中,手对纸的转动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这样,剪出的纹路才清晰连贯。
初识剪纸的人,经常会对千变万化的剪纸图样盲目临摹,但是真正绝美的镂空之境,不该是机械模仿的统一样式,而是能够反映出自身的情感。在剪纸艺术家的眼里,剪纸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修行和信仰。当潜下心来,仔细描绘、反复修改,耐住寂寞与沉默,手执剪刀与纸,耳闻它们之间相互切割的细微声音,会感受到一种触摸生活美好的能力。很多人专注于剪纸的技法,追求流畅奇妙的剪裁功力,但其实一份剪纸中的“故事性”和“文化性”,才是让作品发光发亮的地方。就是那些鲜活生动的故事和美好的祈愿让剪纸充满活力和魅力,任何时代社会场景都可以通过剪纸艺术表现出来,剪纸的魅力就埋藏在此。
剪纸之所以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不仅是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更在于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展现美好生活的能力,千年的文化底蕴在纸和剪刀中绵延至今,凝聚起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自信。一把剪刀,仿佛成就了一段人生奇缘,凝望那张纸,是专注带来的认真、热情和深刻,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仿佛都能展露在手中,穿透历史的力量在此积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