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薄弱的位置,对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而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步建立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的问题的不断暴露,金融发展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如今,新形式的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发挥作用,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本次的社会实践,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数字普惠金融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对农村发展的巨大意义,整个实践队伍的队员都做了十分全面的准备,大家在实地走访前,先通过文献调查以及网络信息的搜寻,来对数字普惠金融形成一个自身的理解,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旨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通过移动互联、移动支付、网络和通信服务、移动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降低投融资成本、提高投融资效率、拓宽投融资渠道,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控的风险程度和可负担的成本,让更多的人享受金融发展的成果。然后队伍设计了一份较为全面的网络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整个社会层面各年龄段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了解情况进行一个数据整合。
在实地走访时,我们主要访问了银行,村委会,中小企业以及农民几个主体,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运作机制以及近些年其发展的状况对农民生活的改善作用。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明确了与传统的普惠金融相比,数字普惠金融以“低门槛、低成本”的优势克服地理可及性障碍,提高农村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进一步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从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获得感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涵盖所有线上和部分线下金融服务。农村客户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巨大,但金融意识较弱、创造价值不高,传统普惠金融中农民一直是被忽略的边缘群体,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节省了交易成本。近几年,互联网企业通过移动支付等手段实现了对普罗大众数字金融基础培训,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互联网特性,在乡村的推广难度有所降低,农村客户的价值大大增加。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面具有众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同时也意识到目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例如数字普惠金融还不够普惠、数字技术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监管要么不设门槛,要么不发新牌照、数字普惠金融已成风险高发区、数字安全存在明显隐患、缺乏一套覆盖面广、效率高的全国征信系统。
面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各群体共同努力,《报告》认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很多问题的产生,都与监管缺位或监管不当有关,不是管死,在创新与风险中取得平衡。统一监管标准和框架,实行综合监管与功能监管,设立进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建立适当的信息披露标准、与时俱进地调整法律监管政策,完善统一、开放的征信系统,加强投资者教育与消费者保护,实行高标准、开放的信息安全制度。同时,对广大民众进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增强群众对其了解的任务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对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开展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当完善立法,严惩不贷。群众与国家共同努力,相信数字普惠金融在未来将迸发更大的活力,助力我国更早实现繁荣昌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60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