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儒学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青岛1月6日日电(通讯员: 董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为更好的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难题,曲阜师范大学“文政共富,圆梦振兴”实践队回归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汲取其中的时代内涵并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解决之策。实践队于12月23日-29日走访了山东省聊城市,日照市,威海市,潍坊市,德州市五市的五个乡村。
引向深入,明确分工,牵住“牛鼻子”
受疫情影响,实践队成员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于12.17日晚开展第一次线上会议。队长深度剖析农村人才振兴的难题,指出了实践运用的方法、意义、小组分工以及预计效果。她强调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即成人之学,教人做一个高尚的,有道德,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精神原动力,是立德育人的文化根脉,深入研究其价值不仅可以对当代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推动文化双创的发展。同时要坚持贯彻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加快“三农”建设,让各类人才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其中,为乡村健身添砖加瓦。最后她提出理论指导实践,运用思政学科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强基固本,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通过此次线上会议,实践队成员对实践队内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和调研方向,为以后的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和撰稿总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聚焦乡村,人民至上,走访听“乡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社会实践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坚持人民至上,秉持求真,在实践中得出真理。实践队以此为准则,12月 24日,部分队员就近在当地农村开展调查访问,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农村中多为妇女和老人,乡村近年来虽然有所改造,但是发展速度不快。人才短板现象严重。村民刘奶奶向队员介绍,村子里的年轻人有很多初高中毕业就打工上班的,偶有几个考上大学的好苗子毕业后都在城市发展,一年回村那么一两次,再大了就把家人接到了城里住,不会留在村里。由此不难发现乡村的人才振兴难题:人员在编不在岗,人力资本短缺,综合素质不高;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掣肘农业发展以及乡村基层建设;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更新速度缓慢,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回乡;乡村能人年龄偏大,发展有局限性;乡贤群体流失,回流难度大;乡土情感淡泊,回流吸引力小;乡村人才机制培养不完善等等。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活力,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实践队成员董燕表示,要一手抓自主培养,一手抓人才引进,挖掘农村本土人才,充实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引进职业农民。要想留得住引得来人才,除了结合儒家成人思想在精神层面的宣传引导以及用人政策的激励外,更需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完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一体化建设。只有在农村能享受到与城市基本相同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生活等等,才能让农村真正实现人才、智力的回归,筑巢引才返乡,建立人才“飞地” 激发其内生动力!
庠序之教,书生对答,培育“好苗子”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就有前途,未来就有希望”。习总书记殷切寄望广大青年,要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的新时代好青年。 实践队成员采访了一位中学生,以此来了解他对于乡村人才振兴之策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林同学表示由于近年来的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建设发展速度滞缓。对于以后的规划,他说想考入重点高中然后再上一所名牌大学,未来想要返乡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回馈家乡建设家乡。在队员简单介绍了儒家成人思想后,更加坚定了林同学的信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故乡总是最能牵动人柔软的内心,像林同学这种志在奉献家乡回报家乡的青年人才近年来也逐渐增多。青年人才的回流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必将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彰显了国家对于乡村振兴以及人才振兴之策的有效输出落实。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村民 通讯员董燕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青年学生 通讯员董燕供图)
(图为“文政共富,圆梦振兴”实践队成员合照 通讯员董燕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8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