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在内的振兴战略,其中文化振兴作为一项核心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对杂技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杂技艺术难
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曲阜师范大学非遗寻“技”团小队通过调研发现大众对于杂技文化的感兴趣程度最多只能说算不上抵触。但其实大众更多的是不了解传统的杂技艺术,他们平时也不会自己主动去搜索了解,都是被动的吸收。所以宣传和推广力度的加大或许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促进、融
合发展的趋势正在显现。传统文化需要新生内容和再生载体,而媒体智能化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由于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主要是在固定的场所中进行,场所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传播的时间段。在互联网环境下,时间逐渐呈现出零散化以及碎片化特征。这种需要花费受众大量时间的传播方式,在传播效率上低于碎片化的传播方式。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提出各部门应融通多媒体资源、综合运用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帮助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
传统文化需借力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具有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上的价值和潜力。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曲艺团体意识到互联网环境下需要吸引年轻观众群体。
作为数字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一,短视频因其创作门槛低、内容形式丰富、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交互性强等特点迅速获得用户的青睐。依托持续更新的特效功能以及流量池的算法推荐,短视频平台不断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结合短视频的文本特点及传播特点,遵循短视频逻辑,不断细化传统文化的分类,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生产研究。随着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扩大,国际传播也呈现出受众年轻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必须创新传播思路和载体,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才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随着5G与智能移动终端、云的深度融合和发展,一个更为智能、互联的世界正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要运用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通大屏思维与小屏思维,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全球化发展之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上也应走向国家化。对外传播环节,需要立足海外市场以及受众,使传播更具实效性以及针对性,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保证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更具针对性,不但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还应做好实效性评估工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2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