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传承人
为了探究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做的情况,并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打开新思路,2022年12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济南小分队的成员张兆媛、杨洪雷,前往了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南留张饰品店,探寻“南留张”手工银器的制作。
统筹团队分工,寻找家乡非遗
本次古韵遗艺调研团经过一系列线上讨论,决定以寻找各自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的十四名成员虽素不相识,但是大家都认真参与讨论,积极完成社会实践任务。作为古韵遗艺调研团的一名队员,我去到了济南当地有名的“南留张”手工银器饰品铺做调研。穿过了繁华熙攘的街道,老巷子里的亭台楼阁都别有一番风味,在巷子深处我找了挂着“南留张”三个字的牌子。
走进非遗技艺,感悟手作魅力
在实践开始前,我搜集了大量关于南留张银器的信息,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了解。当我亲身去实践,并对非遗传承人做了采访后我才发现,非遗技艺的魅力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大。我去了济南当地的南留张手工银饰店铺,亲身探访了南留张手工银器的第六代传承人。通过此次调研,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魅力,受益匪浅。
图为南留张银器传承人张振普和他的手作银壶。张兆媛 摄
南留张银器的历史悠久,已有百年历史。所谓的传承不能是个噱头,每一届传承人都深深热爱着自己的要传承的东西。他们用双手一步步制作,手工制作与机器制作不同,每一把银壶上的纹路都是经过人们一步一步刻画下来的。我抚摸着银壶,仿佛看到了百年前人们化银、锻打的样子,再看如今眼前的非遗传承人,我感慨万千。每一件物品里面融入了传承人的热爱和心血,这在这个机器作业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身处一个“快餐式”的时代,很多事情都太想急于求成,这对于青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更不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件物品只有经过慢慢打磨,才有了岁月的味道,才能显现出精致细腻的美;一件事也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周全,少出差错。
走进匠人工坊,思考非遗传承
在采访过南留张手工银器的第六代传人后,让我对“传承”和“创新”两个词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我为想要传承,就少不了创新。就像银器一样,想要流传下来,就要不断创新。在原始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这项非遗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传承。
有人曾说现在的非遗是旧时代的末班车,赶不上新时代的脚步。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每一项非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其价值包括欣赏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等。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其文化价值,就像南留张手工银器,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这项技艺,更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通过这一把银器、这一项技艺,让当代人们了解到百年前的历史故事,这样一个东西就有了故事,也就有了其文化传承价值。
图为张师傅正在制作银器。杨洪雷 供图在我看来,传承就是要让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东西能顺应时代发展,薪火永不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新火,我们年青一代就应该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敢于担当,勇往直前,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0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