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在任何时候都应放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首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当下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与合作共赢并存、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对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德育研究者面临的时代课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培养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且也关系到世界的发展和未来。而德育评价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德育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教育活动的调整,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深入总结分析我国当前德育评价现状,对中学生德育评价中的问题有以下建议。
关键词:道德教育,多元化,科学化,实际情况
一、目前中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评价对学生实际情况不吻合
德育评价过于重视校内生活,而忽略了学生的校外生活情况,过于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忽略其个体生活情况。在德育课新课改下,结合目前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现状及德育课的教学情况, 探索一种适合中学生的德育评价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只有将德育评价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德育课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全面、公平、合理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德育课评价的导向功能,最终促进德育评价的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2.德育评价过于侧重知识的考查,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德行
在当下的道德教育及评价方面,仍处在着德育考评重知识评价,轻实际表现的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人格缺陷。德育评价的目标是通过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而在现行的德育评价方法以考查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知识为主,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与 交流合作等不能在评价中得以体现,这种“知”与“行”脱节的 评 价 形 式,忽视对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不符合德育评价的规律,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德育评价目标的实现。
3.德育评价形式及主体过于单一
德育评价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难免会失之偏颇。学生的德行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在纪律、品德、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德育教师观察学生时间有限,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的这些表现。而单一的、没有客观、合理地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德育评价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和道德体验。
二、对中学生德育评价中的问题建议
在当下道德教育体系中,中学生的德育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中学道德教育的具体情况,德育评价要形成“知行合一”的综合评价模式。
1.德育课学业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传统的德育评价主体是教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道德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德育评价的主体应该进行多元化处理,扩展到学生及其伙伴、家长等。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评价,达到更全面、更客观地进行评价目的。
2.德育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德育评价是要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到生活来全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不仅是对“知”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行”也要评价。 对“行”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与所学课程有关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两部分组成。这样不仅更有利于检验学校具体开设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
3.德育评价方式应科学化
对于新课程下的德育评价,应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准确、全面。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来总体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策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想道德表现设计评计量表,采用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最终对每个学生给出德育评价,纳入到学业总成绩中。 把定性评价作为一个辅助手段,而且定性评价的内容更关注的是过程性评价,在每一项德育实践项目中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个人评价等。
4.德育评价途径应多样化
德育评价的途径不能单一,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走访、数字化校园平台等多种途径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的德育评价。德育评价的目的是关注德育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以尊重评价对象的人格为首要原则,关注其发展,激励其成长,对其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德育评价不能仅用单一的方法,而要使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参考文献:
[1]武耀谦.《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06(02),总第 42 期.
[2]叶飞《论德育评价中的人文关怀》[J].品德与心理,2008,7
[3]唐之享.《引领生活:德育评价的重要尺度》[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上半月刊).
[4]白海虾.《社会科学Ⅱ辑》
DOI: 10.27398/d.cnki.gxalu.2020.001172
[5]鲁洁,王逢贤. 《德育新论》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434
[6]詹万生.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教育研究,2001,( 10) : 8 - 13
[7]杜敏. 《我国德育评价研究和探索的历史与现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3) : 5
[8]张忠华,张典兵.《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1,27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22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