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陶——遗留在渝西的民间瑰宝
今年八月,依托于“三下乡”活动,我们组成渝西夏察队,探访了素有“中国四大名陶”美誉的荣昌陶,顺着一件件陶瓷的纹理,透过每一炉窑火的炽热,在荣昌陶传统手工艺师傅的娓娓道来中,一步一步拂去荣昌陶这个稀世瑰宝的蒙尘。
“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一炉窑火,燃烧千年,经久不衰。安陶作为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齐名的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经岁月洗练,艺术沉淀,在不断打磨、煅烧中,最终得以成形。安陶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早在汉代,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开始使用后山上的红泥,兴起产陶热潮。在安富镇安陶博物馆内,收藏了一套形象生动的汉代陶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当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绝妙的工艺,一人一陶轮一窑炉,形色各迥的陶瓷便就这样鲜活地出现在世人面前。陶,是时间的具象化,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时间在陶器上定格。每一处恰到好处的弧度,都能感受到陶艺师傅在时间里的沉淀。来到荣昌陶博物馆,你不仅要看荣昌陶,看一幅幅满载故事的画卷在陶器上徐徐展开,向我们诉说着时代的故事;但又不能只看,要去感受,感受陶器在窑炉里经历煅烧跨越千年仍留有的余温;要去听,聆听唱遍大街小巷的民谣,“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那哼唱,那旋律,不知在这古色古香的安陶小镇响起过多少次。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陶便开始结合当代工艺技术。素烧的工艺陶产品如艺术罐、茶壶、瓶等以质朴自然的土刻花纹饰装饰,加之其天然的褐色色泽,给人以古朴淡雅之感。以色釉装饰的釉陶,凝聚了工匠们几十年的调色经验,观之色泽晶莹剔透,叩之声响清脆悦耳。而主要的日用陶产品则兼具实用性与工艺性,如泡菜坛便兼具了保鲜好、不渗漏的实用功能与比例协调、造型协调美观的观赏性。
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陶这个传统的工艺制品再次被带入渝西人民的生活中。2017年初,一座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安陶小镇开街,这条集聚工业旅游功能的长街上,建设了安陶博物馆、陶艺展示场所和研学旅行基地,每年吸引游客达300多万人次。
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安富镇将集体经济与陶产业深度融合,改造与维修过去的旧厂建设安北陶艺村,出租商铺以开展各类陶艺体验以及培训课程,或是展出销售各类手工陶艺制品,提升当地群众的就业技能,提高外来群众的艺术参与度,增添旅游欣赏价值;另一方面,荣昌紧抓住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将曾经的传统陶瓷产业转化为以生产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领域陶瓷新材料为主的新型陶瓷产业,使陶瓷产业焕发生机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以带动传统手工艺安陶产业的发展。
如今,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略,安陶正借助时代的东风,吹去身上的蒙尘,焕发出新的光芒。融巴蜀灵气,兴天下荣昌!作为昌州儿女,我们希望我们的家乡更加繁荣昌盛,荣昌是文化厚重之城,我们希望以此篇三下乡实践报告,对以安陶为代表的荣昌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希望昌州文化欣欣向荣,经久不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56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