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控制学院“家乡往事”社会实践调研团调研成果第四期

来源:山东大学 作者:山东大学“家乡往

家乡红色遗迹—陈毅故里

乐至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成渝直线黄金分割点上,距成都84公里、重庆174公里、天府国际机场50公里,正加快融入成都“半小时”、重庆“1小时”经济圈,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将在此交会设站。自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置县以来,乐至已有1400余年历史,因是陈毅元帅故里,也被称作“帅乡”。

陈毅

字仲弘,乐至县人。1901年生,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陈毅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坦荡无私、爱憎分明,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为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红色印记

“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的蚕桑农旅融合发展区,绿油油的桑田一眼望不到边,一首五言绝句镌刻于路旁的文化墙上。这是陈毅返乡视察时留下的诗作《冬夜杂咏·故乡》。

1959年11月,陈毅返乡视察,不仅盛赞家乡的蚕桑文化,还积极为当地蚕桑产业发展想办法、出实招。这些年来,乐至全力推动蚕桑产业向规模、多元、优质、高效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如今的“帅乡”“桑城”美名远扬,“中国桑都”的建设也全面提速。

一封家信彰显家国情怀

今年是陈毅诞辰120周年,一批珍贵文物即将与公众见面。4月22日,记者在位于资阳市乐至县的陈毅故里了解到,在这批珍贵文物中,有一封陈毅的亲笔信鲜为人知。

这是1963年5月,陈毅得知母亲去世后,给家人匆匆寄来的一封短信。这封用毛笔手书的信只有5页纸344个字,字里行间既有真情切意,也有谦虚谨慎。

这封信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已遵嘱寄六百余元作母亲后事料理费,又每月寄六十元给父亲作开销,全国仍在克服困难中,希本此精神不再要省方补贴,至要至要……我一生都努力克己、守纪律,不愿累公家,此是实言语也!能否做到多少当待努力,不能以此自满也!

陈毅故里景区管委会文物博物部工作人员唐铭泽介绍,陈毅同母亲感情深厚,在母亲重病卧床时曾抽空返家探望。那时,已过花甲的陈毅还为母亲搓洗衣服。不过,陈毅对包括母亲在内的家人,也是出了名的“严厉”。

1950年春,陈毅在上海任市长。父母从老家赶来探望,在尽心照料之余,陈毅也坦率地跟父母“约法三章”:“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陈毅的父母在上海呆了3个月,便回了老家。

1954年,陈毅赴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又把父母接到北京住了几年。1957年,父母准备回老家安享晚年时,陈毅又再次叮嘱:“回四川后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惊动政府;作一个普通公民,不惊动邻里;坚持原则,不为亲友的无理要求牵线搭桥。”这便是他同父母的第二次“约法三章”。

陈毅曾有著名的诗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当母亲去世,陈毅感念同时,仍不忘叮嘱家人“不再要省方补贴,至要至要”,仍在自勉“克己、守纪律”“不愿累公家”,其谦虚谨慎的作风可见一斑,也发人深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53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江西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第六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暨美术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入口论坛背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强化学校美育育…
浅论分配正义中的应得问题
浅论分配正义中的应得问题一应得与正义观的历史考察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以“作为公平的正义”含义来讲正义较少,更多的为单强调一个“义”字,义字从训诂学的方向诠释主要通“宜”字,指道德上的合宜,义本…
疫情时代之下需要何种自由?
疫情时代之下我们需要何种自由自由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公共价值之一,不应只是纯形式上,理论上的探讨,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准确的说自由的发展是与时代并进的历史过程,而不是泥古延滞的。自从2020年初新冠…
控制学院“家乡往事”社会实践调研团调研成果第五期
鼓子秧歌是山东济南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最初发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河堤都尉许商开凿商河,祝河竣工民众自发鼓伞齐舞以示庆贺。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
控制学院“家乡往事”社会实践调研团调研成果第二期
家乡文化遗迹—百脉泉公园百脉泉景区因颇负盛誉的百脉泉而得名,始建于1986年,总面积25公项。它坐落在济南市章丘区的明水湖畔。四季气候温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享有“小泉城”的美誉。百脉泉公园因地缘势,…
控制学院“家乡往事”社会实践调研团调研成果第三期
刘公岛,位于中国东部山东半岛东端威海湾湾口,岛面积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国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明、清至解放前诸多海上战…
控制学院“家乡往事”社会实践调研团调研成果第一期
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韩集镇刘岗、曹楼、伊庄三个村,三村间距约1.5公里。三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配合武装力量,开展减租减息、除奸反霸斗争,根据地内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对此,敌人恨之入…
筑梦乡野社会实践队出征仪式
7月8日上午,由杨帆、贺志成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筑梦乡野小分队组织了他们的2022暑期社会实践队出征仪式。为了更好的实施实践活动,队长对实践规程中的主要事情进行了培训,第一是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交通安…
参与志愿服务,增强实践能力
重庆学子暑假三下乡探究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经典中国大学生在线重庆7月12日电(通讯员赵家辉)摘要:为了加强民族关系,共创文明宁夏,传承红色文化,2022年7月12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加强民族团结,共创文明…
重庆学子暑假三下乡,探究民族风俗,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学子暑假三下乡:探究民族风俗,助力乡村振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暑假三下乡活动中国大学生在线重庆7月10日电(通讯员汪海乐赵家辉)摘要:为了加强民族关系,共创文明宁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7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