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踏寻模范兴国,追忆将军风采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贯彻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批示精神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喜迎二十大,赓续革命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王卿、曹牛盾的带领下,于8月22日至8月23日前往江西省兴国县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模范兴国,将星璀璨
将军园位于兴国县将军大道南段,由将军广场,将军馆,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等构成,走进将军广场,迎面而来的便是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周围安放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6位开国将军的雕像;将军馆屋顶为红军八角帽造型,突出兴国红军县的特色,馆内展览开国将军们的生平事迹。
将军馆展示厅正面和大门形似镰刀,斧头,让人想起那副有名的对联: “斧头砸烂旧世界,镰刀割出新天地”。这个“新天地”,已经诞生了半个多世纪,新世纪的镰刀斧头,经过“三个代表”思想的淬炼,变得愈加锐利,中国人民的新天地因之日新月异。
实践队队员们踏上一列通向将军馆的台阶,以崇敬之心,轻轻步入将军馆展厅,如同走进了中国革命历史长廊。仔细品赏一幅幅照片,观看一样样实物,阅读一篇篇介绍,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岁月,硝烟弥漫的战场。耳边响起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参加“打响南昌八一起义”第一枪的锐利枪声,萧华将军率师苦战团村决死的杀喊声,温玉成将军率团抢渡湘江的怒吼……面前会闪过陈美福将军飞夺沪淀桥的英勇身影,毛会义将军率团抢夺摩天岭的生死肉搏,李呈瑞、陈坊仁将军指挥“奇袭白虎团”的运筹帷幄……兴国籍将军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刀山火海之地、雷霆万钧之时;每一缕飘散的硝烟,每一曲胜利的凯歌,每一片和平的阳光,都凝聚着将军们的鲜血和奉献,凝聚着一代战将的毅力和信心,56位将军就是56根中流砥柱,56根华夏栋梁,56部辉煌传奇。
作风建设永不停,苏区精神放光芒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实践队队员们一同参观了馆内的理想信念篇、关心群众篇、依靠群众篇、艰苦奋斗篇、以身作则篇、争创一流篇、浴血奋战篇以及与时俱进篇等八个陈列主体内容。队员们了解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精神内涵,更加深切感受到了苏区干部始终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共同奋斗、不讲特殊的优良作风,对苏区干部有了更深的敬意。苏区时期,我们的党始终注重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把发扬优良作风,保持廉洁放在党的自身建设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突出地位,在苏区建立了一整套与当时斗争环境和斗争需要相适应的有效监督机制,大力提倡精简、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
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党和人民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响、倡导下,经过无数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而逐渐形成的。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也必须继承和弘扬,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烈士功勋垂千古,誓将遗愿化宏图、
在兴国县烈士陵园纪念馆,正中大厅为灵堂,四周共有五个陈列室,展现了历次革命战斗,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的121名烈士和照片、遗物、塑像及传记等。走进门厅首先看到的是四个大字“浩气长存”。在纪念碑的左右两边的玻璃柜中摆放着兴国烈士的英名录。
走进第一展厅,队员们看到这里陈列着兴国56名将军中两位上将的雕像,他们分别是肖华,陈奇涵;第二展厅展出的是1930年12月——1930年10月这段时期苏区军民历次反“围剿”示意图及当时兴国模范师长谢远松、少共省委书记钟效培等九位革命烈士塑像;第三展厅也是整个馆的中心部分,展现的是革命最艰难,最动荡年代的战斗英雄们,肖像有刘启耀,徐达志,谢昌宝等先烈,记载了1934——1935长征时期的艰难行程和长征路线图以及长征中牺牲的12038名烈士;第四展厅陈列的是1935年——1945年期间,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钟世斌等革命烈士雕像,以及一副非常出名的《马前托孤》塑像;第五展厅展出的是1937——1981年为了共和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肖像有:邓振询、刘建汉、王志发等,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的题词“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兴国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后人的财富,先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无价之宝,我们应珍视历史,缅怀先烈,继承传统,鼓舞斗志。我们要永远高举先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火炬,把对信仰的忠诚和信念的执著,化作奋发进取,攻克艰难的巨大勇气,让烈士精神永远焕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学脉绵延百年,书院弦歌不绝
走进潋江书院,仿佛穿越一条时间长廊,悠悠千年的客家文化在眼前次第铺开,峥嵘岁月里的红色传奇在耳边娓娓道来。队员们跨进门楼,只见书院建筑的墙壁或顶棚诗画相间,雅趣盎然。在书院内移步换景,还能发现许多彩绘和浮雕,大多是勉励学子修身明志、勤学苦读,如门庭之上的“秀汇双江”匾额、讲堂屋檐下的诗画相间彩绘、魁星阁顶棚藻井中的“鲤鱼跃龙门”浮雕等,寄托着期望学子们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
潋江书院的文脉沿袭至今,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雕梁画栋,都能探寻传承千年的客家文化深厚底蕴。而更让潋江书院声名远扬之处,还在于它是赣南地区一座著名的“红色书院”,毛泽东曾先后七次来到兴国开展革命工作和农村调查,其间就曾居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队员们走进红色回忆、领略将军风采、感悟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49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