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随着北半球异常气候频发,环境问题又一次强势地闯入人们的视线,如何处理人类生产和生活制造的垃圾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焦点话题。随着上海垃圾分类标准的顺利实施,上海表率也激励着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师生做出自己的精彩答卷。调查小组先后以采访和问卷的形式调查了高校师生的垃圾分类理念,并为引导社会形成良好垃圾分类规范提出建议。
/ 实践准备
确定好选题后,组长召开线上会议进行分工,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任务,分工明确的同时,成员之间也在相互交流。
在实践准备过程中,我们确定了调查的几个方向与方法,决定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向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以及不同年龄层的人对垃圾分类的看法进行调查。
/ 实践调查
调查分为线上问卷与线下采访两部分。
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垃圾分类的频率,方法,意识等;接着,分别采访了学校位于江苏省、北京市、陕西省和新疆省的四位同学,了解了他们所在学校垃圾分类的现状,并且询问了我校宿管阿姨对垃圾分类的看法。
/ 实践结果
本次调研共收回53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都是偶尔进行垃圾分类、不清楚如何分类,清楚分类方法并且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同学占很少一部分。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许多大学往往垃圾处理设施完善,有分类垃圾桶,但是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同学所在大学都不强制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超过50%的同学不了解学校垃圾分类政策与当地政策,6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没有十分重视,阻碍人们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知识欠缺以及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不高。
北京交通大学被采访的同学说:“学校不会强制同学进行垃圾分类,但是我们依靠宿舍同学的自觉以及学校垃圾分类奖励学分的政策将垃圾分类实施得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位同学的家乡内蒙古,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并不好,甚至没有垃圾桶,仅仅把垃圾堆在一起,然后专车收走焚烧。
我们也采访了我校同学与职工,了解到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同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而且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主要依靠少数社团。根据我们的日常观察,我们能看到校内有分类垃圾桶,但是具体的分类回收措施还是依靠学校职工,同学们的垃圾分类自觉性并不高。
/ 实践总结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垃圾分类实施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觉性。
由于各种原因,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垃圾分类具体实施遇到困难。除此之外,现阶段垃圾分类成果并不显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奖惩力度太弱,我们可以安排专人监督垃圾分类,定期实行奖惩措施,如此,垃圾分类取得长足发展指日可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7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