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皖手同行乡村路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烟雨故人归

7月7日早晨,作为安徽工业大学社会实践调研队的一员,我早早地便起床,前去与同伴们会合,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徐大村。利辛县的贫困人口数量曾位居安徽省第三,1992年利辛县就被评为省级贫困县,从1992年至2018年,利辛县头上的“贫困”帽子已经戴了二十六年,2019年顺利脱贫。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我们此行便前往利辛县徐大村,去走访慰问其中的贫困户以及空巢老人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聊聊天,去打扫一下卫生,去送予关怀与温暖。

路途遥远,到达目的地之时已至晌午,烈日炎炎,阳光被肆意播撒在这片大地上,烘烤着大地,而我的心情也如这骄阳,激动而热切。

我们先去了党群服务中心,在那边与热心的工作人员们沟通了下,便前往了住户家中,我们将几箱慰问物资装进一辆三轮车上,前往住户的家中,里面装着米,盐,面条,同时装着我们的关怀,满满一车。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子旭 摄

泥泞狭窄的小路旁狂野生长着不知名的植物,路上来来回回的车轮与脚步的痕迹也阐述着这道小路有无数人走过。我们推着三轮车在这小路上前行,跟随工作人员的指引,来到了老人们的家中。

图为实践队员们拿着慰问物资准备去走访住户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法香 摄

我们打开有一定岁月的木门,偌大的房中只有一位老人的身影,房中没有空调,外面38度的高温却在此刻显得没有那么炎热。我们一行人的加入让这个房中增添了几分平时少有的热闹气息。在儿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陪伴的老人们的眼中,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些许惊喜。他们用着陌生又亲切的方言对我们嘘寒问暖,那一刻,仿佛我们是归家的孩子让久等在家的爷爷奶奶们笑开了颜。我们慰问的大部分是贫困户的老人,房屋简陋矮小,坐不下我们几个人。但是等我们要说再见,一个老人倚在门口看着我们离去时,房屋简陋得空荡,只有老人在呵护着房屋里的点点生气,待游子归。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薛磊 摄

不知不觉就想了很多,恍惚一下仿佛前面坐着的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自觉地就想为他们做点事情,简陋的房屋也只够我们帮忙打扫一下。热情的爷爷奶奶还会带我们去看他们圈养的家禽,白鹅和鸭子的存在也为这个家增添了些许生机。去拜访老人的乡间小路是泥泞的,平常日子里并没有城市的喧嚣与娇贵,仿佛修路也是一种多余,仿佛这是乡村生气的一点标记。

拜访那么多户人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迎面招呼我们的笑脸了,布满皱纹的眼角在闪烁着光芒,是眼泪?怕是喜悦的,也或许是欣慰的吧。喜悦着年轻人给自己的小屋带来了些青春的气息,欣慰着自己的儿女也在外奔波着,描绘着青春的模样。

在国家建设日益走向富强的征程中,很多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被生活吹白了头发,被风雨刮出了皱纹,在脸上留下了他们奋斗的痕迹。为了老有所依,膝下玩耍的孩童离家求学取功名,为独守在家的父母们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为了幼有所长,扛起所有心酸苦楚,去往让幼儿健康成长的地方;为了壮有所用,去往自己理想的城市发展。因为很多理由,很多人重复着前人的脚步,留下年迈的老人守着暂时失温的小家。

老有所依,颐养天年。远行打拼的年轻人在为自己的家庭孳孳不息,但他们可曾想到自己所守护的人,一个人守着这偌大的房屋,日日想念。他们期望的不是孩子出去打拼后所剩下的寂静,他们期望的只是几声欢声笑语,几份温热的关怀,展望未来,儿孙满堂,尽享天伦。

前有古人感悟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现有总书记回答着“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不是官员,但是我们应该有“达则兼济天下”的领悟。我们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可以用绵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这次慰问,让爱把我们和老人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大声说出我们的心声:“让爱播洒全世界!”在这次爱心行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关爱的力量是那么的伟大,关爱既可以使老人们感到快乐,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能给老人家带去一份关爱,使他们感受到也许家中只有他们一人,但在有人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感到温暖,舒适和爱心。这次暑假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毕竟,若一个社会做不到老无所终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前人的智慧已经告诉过我们:老吾老,以致人之老。我们这辈人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个曾是青年的他们用双手创造的,他们理应得到回馈。我想,常回家看看,是为了给那个整日坐在发出吱嘎响的木椅,眼睛看着阳光照在屋檐却又没有洒进屋的老人看到儿女跨进门的礼物。(通讯员 张景亮 余田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6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2022年6月20日,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理论宣讲实践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时间活动。我们在第一天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我们被革命前辈用战火和鲜血铸就的渡江…
助力摆脱精神贫困,我们在路上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贫困人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要改变其经济生活水平,必须从精神层面进行提升和优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教…
红色耀中华精神传后人!                                 
2022年6月24日,为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牢记使命,勿忘国耻”,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色宣讲团全体成员赴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感悟革命先烈精神,敬礼革命先烈雕像,并开展红色宣讲活动。旨在…
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8月26日电(通讯员洪昌瑞)8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假社会实践队的四名成员赴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缅怀为…
讲好红色故事,革命薪火代代传
2022年8月21日,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许多青年学子怀揣着对解放军的敬畏之情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红色文化纪念馆,用心感悟这段辉煌伟大的历史。今天,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过去未来,因党而不同
在我的家乡潍坊打响的潍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城市攻坚战,是华东军民进入战略反攻后取得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
中南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福芯之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安全宣讲活动成功展开
8月30日下午,中南大学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安全教育宣讲及安全隐患排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福芯之家金星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帮助老人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科普常见安全知识,进行了主题为“珍爱生命,安全第…
重走红色革命道路 重拾红色革命精神
实践背景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让新一代学生群体能够重新感受红色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展现我党优秀的红色精神,实践团队按照时间顺序参观了二七抗日革命根据地,黄河花园口纪念区,中原豫西抗…
走访调研农村,探寻脱贫状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贫困人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要改变其经济生活水平,必须从精神层面进行提升和优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教…
巩固脱贫结果,加大脱贫治理
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全部实现后,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后扶贫时代。在此背景下农村精神贫困治理在后扶贫时代占据重要地位,彰显现实价值。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精神贫困问题的现实情况,探寻美丽乡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