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许多青年学子怀揣着对解放军的敬畏之情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红色文化纪念馆,用心感悟这段辉煌伟大的历史。今天,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色宣讲团怀揣着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敬畏之心,以及对建军95周年以来恢宏历史的求知心来到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追寻大别山区从土地战争时期开始的红色革命记忆,领略革命老区红色基因,遂有感而发。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历史事件变迁感悟红色精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延萌 摄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坚定的赤诚之心来到纪念馆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刻画在墙上铿锵有力的一首诗,“屏障东南水路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形象地展现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威震皖西的六霍起义的历史经典场面,场馆内刻画的诗句结合相关建筑以及音、视频的烘托,让实践队队员感受身临其境,实践队队员开始放慢脚步,开始沿着这条历史线路在场馆内仔细探索。每走到一处红军取得战略性胜利的展览,我们澎湃的内心不禁激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心中开始默念这一行行气势恢宏的诗句,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了大别山区的锦绣山河与红军战士们的气势磅礴。
总览纪念馆一周,800余张图片、200余件文物,令在场的队员目不暇接。结合场馆内阅读材料,我开始尝试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家乡的红色发展史,成为了一名“小导游”。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该纪念馆展览红色革命发展史有一定规律,它采取以时记事、以事记人且以集中的方式陈列布展,全面展示霍山作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从萌芽到形成、再由发展与建设的整个过程展开,展示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霍山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且通过引用事迹来纪念光荣伟大的大别山红军战士们。
图为实践队员介绍家乡大别山发展的视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雨涵 摄
此外,更加特别的是,在经过“红色展览区域”时,充满现代感和绿色化的展厅吸引了我的注意以及引起了我的好奇:明明是红色纪念馆,为什么前方的展厅却是以绿色为基调的?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馆长便带着我们走进大门,让我们看着荧幕上正播报着的大别山从红色革命战争时期到如今的蜕变,同时也展示了现今霍山秉持的绿色发展的主题。随后,他向我们讲解展厅布置的思路:通过系列介绍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征程,展览完后在绿色展厅里用视频介绍从这段历史开始到现如今家乡的发展,颇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安排着实令我眼前一亮,不得不感慨场馆设计的灵巧精妙。
这次实践活动中,迫于时间的有限,我对大别山地区革命的发展史并没有达到洞若观火,我只能用所学知识和本领努力将自己带入到大别山的革命发展史当中去,去感受革命战役的震天撼地,去感受先人烈士的震古烁今。虽然只是粗略地阅览呈现的文献资料和有关实物,但我亲身感受到了场馆内的那种庄严却又令人热血沸腾的氛围。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令我受益匪浅的红色实践活动,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家乡的红色革命发展史,也更加坚定了我以感恩之心报效党和祖国的坚定信念,这是书本当中难以切实体会到的。
从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上我们看到了破碎的山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老百姓,但也有眼神坚定、不屈不挠的革命烈士。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同胞坚强的呐喊“还我山河、还我家园”,看到了烈士奋勇抗战的场面“硝烟弥漫,解放军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大地上高高飘扬。”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静立在烈士们的遗像前,读着熟悉的诗,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年轻的生命,用鲜血书写了历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奏响了一曲悲壮的革命先驱者之歌。让我们更加怀念无数先烈前卜后继、 功勋卓绝,无数连姓名都没留下的英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留给后代子孙的是一卷卷感人肺腑的史诗,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我们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学习革命战士们的奉献精神,并将其展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学习及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这些精神与品质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今后也会将这些优秀品质与精神牢记在心,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进。虽然这次活动已经落幕,但革命先辈的精神我们会牢记在心,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好好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科学知识,把对党,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建设更美丽的中国!(通讯员孙延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6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