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明亮的天空,蜿蜒回旋的山路,层山叠嶂间瀑布飞流而下,漫山苍翠中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南筐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乡。或许在旁人眼中,它仅仅是一个群山之间的小村落。但是于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梦起云滇”公益团队而言,它所意味的更多、更深刻:村子里唯一的小学——南筐小学,在这里师资力量紧缺,一位老师教授多门学科;课程设计不合理,英语启蒙普遍较晚……大山在呼唤着,孩子们对于系统科学课堂的需求如同初生新芽渴求甘露般急迫。于是在盛夏七月,这群怀揣着责任与理想的年轻人远赴云滇,为山间留下一片云,为孩子点亮一束光。
(图一: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梦起云滇”公益团队22全家福)
科学课堂框架
经过漫长的探索打磨与数年的积淀发展,团队现已打造出一套完整的云滇课堂体系。总体课程体系有着清晰的轮廓,每一门课的设立都有其目的与必要性。队员根据自身特长为团队课程服务,发挥出自身潜力收获最好的效果。同时我们深知短期支教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将南筐小学作为长期支教地点开展乡村夏令营,设计出扎根此地的专题式课程,从有限的专题中拓展出无穷的知识。
(图二:队员与支教点火德红镇南筐小学校长进行沟通)
课堂培训与试讲
距离无法阻挡梦起er对课堂质量的追求,这是团队不变的宗旨,也是矢志不渝的坚持。为期三天的课堂培训用对比鲜明的正反面课堂引入,使毫无经验的新人们快速掌握课堂技巧,提升课堂质量。课程体系的详细介绍、小班课堂的独特设计、突破自我的课堂展示,满满干货让每一位队员都收获颇丰。时而提笔记录,一笔一画见证认真用心;时而激烈讨论,一言一语尽显思考感悟。看似不起眼的点点滴滴,都默默积攒成前行的底气与力量。
要想不断完善与积累,课堂试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从一轮试讲时的青涩懵懂,到二轮试讲时的初入门道,再到三轮试讲时的熟稔于心。蜕变与成长的背后,是“说—讲—评”流程的有序进行——每一次试讲过后,在句句点评中不厌其烦地对教案内容修改打磨,在声声鼓励中精益求精对课堂效果尝试探索。不放过每种可能,不忽略每个细节,历经层层标准与反复演练,只为打造出更完美的云滇课堂。
(图三:队员教导当地学生课程)
云滇之上的课堂
烂熟于心的教案,随机应变的坦然。讲台上“老师”侃侃而谈,讲台下学生专注听讲;小组讨论和抢答环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课堂,主讲与助教默契配合精准把握课堂节奏。你若好奇背后的原因,每晚办公室的那一盏孤灯和灯下伏案的身影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们给予孩子们有助于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思维拓展课上,趣味排序与鸡兔同笼带来一场场头脑风暴;天文课上,乘坐火箭遨游浩瀚太空与行星;音乐课上,稚嫩的童声将温暖与希望唱响……想带给他们平日里接受不到知识,带他们去领略山外的大千世界。看到孩子熠熠生辉的眸和向外大山外的心,我们感受到了课堂的意义与自己的价值。
我们同样注重孩子们当下最急迫的需求。作业辅导时间的铃声响起,蓝马甲们俯身倾耳,耐心地解疑答惑,时常惊喜于工整的笔墨字迹、欣慰于恍然大悟的瞬间。我们倾尽全力,只为能多教会他们一点,再多教会他们一点。
短短的十几天,有限的课堂内容,这一切的付出与执着真的会有效果吗?梦起用严谨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年复一年的坚持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多年后,或许思维拓展课上的公式定理早已模糊,但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却烙印在心底;或许心益课上的游戏早已忘记,但他们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许科普课上的材料原理已淡出记忆,但我们带领他们与时代接轨,与世界同行。或许很多东西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消失,但教授给孩子们的思维方式、给予孩子们的陪伴、带给孩子们的眼界与认知,这些无形的价值会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撒下一颗颗种子,陪伴着他们的成长,迸发出蓬勃向上的力量。
(图四:队员在课后辅导当地学生功课)
(图五:队员陪伴当地学生回家并进行家访)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火把在一代又一代梦起人的手中传过,为山谷点亮黑暗,为云滇点燃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0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