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艺路同行”山东大学“百队百场进社区”社会实践队邀请了泉水扎染的非遗传承人李洁老师,深入市中区乐山小区开展了“传统文化进社区”——扎染制作体验活动。
扎染是一种表达方式,让孩子们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次活动我们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德育、美育结合,希望以劳养德、以劳立才、以劳修身、以劳育美,让传统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焕发活力,让传统文化传承得以薪火绵延。
在活动开始,李洁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扎染才重现。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对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此次活动我们就带着小朋友们体验了缝绞。李洁老师介绍到,这次活动使用的染料都是自己用兰草发酵而来的。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制作染料的方法,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把步骤记了下来,打算之后自己平时也要扎染。
在讲解完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开始带着孩子们扎染手绢。我们为每个孩子都发放了扎染所需要的纯白方帕和工具。扎,是扎染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体现染后效果和花纹设计感的一步。孩子们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扎多扎少。接着是浸泡染料,染料的颜色和用量也是自由掌握。在半个小时后,打开绳结,展开方帕,展现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卷。在扎染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颜色这么深,怎么扎出小花,可不可以扎出小白兔,为什么我的这么白……在扎染的过程中,孩子们既在学习传统文化,又在劳动,还在积极地和同龄人交流,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体会了“美”。孩子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树立了文化自信。
扎染——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它所产生的路肌理及晕色不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出乎意料的劳动成果,在孩子们的心间留下鲜明的文化烙印,让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0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