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进青海门源
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坐落于祁连山下,风景秀美。近年来,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注重培养文明乡风,稳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注重建设新农村,用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下的美丽乡村
浩门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门源县中部,是门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也一马当先。在浩门镇的乡村,可以看见风格相同的红瓦房代替了以前的土房,乡间小路干净整洁,偶尔见到孩童嬉戏。走进村民家中,还能看到村民自己养殖的家禽。让人想起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描写。
从村民马某处得知,新农村建设下,村里环境得到治理,房屋也翻新了。村子面貌变得崭新。村里到城镇的道路也更加宽敞了,各个乡镇之间都有公交车专线,交通方便了不少。以前村里都是旱厕,现在已经是现代化冲水厕所。
由于乡风建设,各乡镇不断强化“一约四会”,法制管理、社会治理,革除陋习,村镇文化建设也得到发展,和谐稳定,村民喝酒闹事的少了、大操大办宴席的风气没了,村民齐力建设美丽乡村。
近年来,门源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州文明委关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细致入微,建章立制,着力提升农牧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助推门源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9年,门源从县级层面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意见》从革除农牧区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着眼,对红白喜事操办的程序、规模、礼金、宴席等制定了“硬杠杠”,将“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乡镇党委政府、民政部门指导村(社区)参照县及指导意见相关标准,从“管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召开村党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充分酝酿讨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办理流程,对彩礼(嫁妆)数额、宴席规模、亲友随礼等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突出实用性。明确了“什么事可办”“什么事不可办”“什么事在什么范围内办”,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使之对陈规陋习形成刚性约束。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有效遏制了农村牧区存在的高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
正值盛夏,门源县也通过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油菜是门源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因此,每年夏季,门源县都有大片油菜花海,门源县借此开展“青海人游门源,周边人游门源,门源人游门源”活动,还开拓“周末微旅游”等方式,打造“西宁后花园”,以及全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北部高地”。本地农牧民因此吃上旅游饭,通过开农家乐、售卖当地特产等致富。“花海旅游”带动了群众增收,一个花季农民就有不错的收入。青海凉爽的天气和美丽的花海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每年,门源县还会举办油菜花节,启动文化旅游活动,金色门源的名片美誉全省,叫响全国。
近年来,门源以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闯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贡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的门源方案。下一步,门源将立足于打造“三全”(全域全季全时)旅游目的地,全面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理念与“对内融合、对外沟通”的新机制有效衔接,坚定文化自信,超前谋划布局,整合资源力量,创新思路办法,积极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力以赴兴旅游、活商贸、强三产,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拥有美丽生态环境的门源县,搭乘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的快车,以文旅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0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