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小组红色之行
大学生网报9月3日电(通讯员 曹文权)悠悠百载,泱泱中华。尼勒克县的博物馆中将一段段红色党史留存,也将那段红色记忆不断传承。通过探访尼勒克县博物馆,青年志愿者们有机会回首那段辉煌的红色记忆,与一段信仰与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历史。
7.16日至7.19日,甘肃省兰州理工大学“新疆学子百村行,走进大美尼勒克”社会实践团队的小组成员远赴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博物馆,共同重温那段革命历史,赓续红色基因。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参观尼勒克县博物馆的过程中,学习地方特色文化。并加入了红色文化讲解行列,与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们互相学习、合影留念。
在走访参观尼勒克县博物馆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并对馆内的史料进行了学习,也学习到了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并拍照做好记录工作,离馆前我们小组成员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为馆内进行了清洁工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行动都增强了青年志愿者们为乡村谋福祉的信念。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能够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并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能力。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并不是一个人一个人去雕琢另一个人,而是在共同成长过程中的相互陪伴,树与树之间的摇动本质上是共同成长,云与云的推动也是共同向前。徐悲鸿倡导,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遵前人教导,青年志愿者们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并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基础学习和生活用品,开展了趣味教学活动,并为孩子们进行了暑期安全教育开展。在安全教育开展之后,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童心向党,共绘未来”的公益美育活动,手把手的教孩子们画画,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与希望画下。
其实这段旅途中,志愿者们收获最多的便是对红色知识的学习。红色基因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以往革命人士为国家、为民族艰苦奋斗的真实记录,更代表着留存下的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学习红色知识之后,志愿者们走访拍摄了尼勒克当地特色风景建筑,并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方式将尼勒克的美景与风土人情发表至中青网等大学生网站,借助互联网向当代大学生宣传尼勒克。之后,志愿者们走进尼勒克的寻常百姓家,了解了普通群众的生活,在了解到村民的水果成熟后,志愿者便开展了爱心摘果活动,同村民们一起走进果树地里摘水果,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促进“三农发展”。
离开之际,我们的志愿者在尼勒克拍照留念。其实,暑假期间,兰州理工大学团委组织了大批的大学生走进地方乡镇与社区去参加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尼勒克博物馆的参观与学习,大学生们领悟到爱国与信念精神;通过对中小学孩子们的趣味教学,大学生们学习到为祖国下一代播撒希望;通过对尼勒克村民的助农活动,大学生在服务基层中体味服务的乐趣。
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都是一座没有城墙的红色博物馆。时代在变,年轻的面貌也在改变,但爱国和追求进步的目标永远不变,红色基因的底色永远不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7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