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社会实践进行的很顺利,我们团队抓住戏曲进校园展开深入调研,戏曲进校园是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要求,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戏曲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艺术修养。以点破面,我们以戏曲进校园对学生造成的各种影响为中心,在安徽省潜山市黄梅戏剧团了解我们想要的种种结果,来映证和补全我们心中的猜测。
在与剧团团长和各演员一番交谈后,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戏曲进校园的相关知识,一年两到三次的校园内戏曲表演能够让孩子们享受一段放松的时光,同时能够解触到中华民族的传统,对于一些本身就感兴趣的同学就是点燃了他的兴趣,有利于戏曲剧团发展青年力量,戏曲的发展由诗词风掀起,是中华历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变革。
我们这次主要了解的是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有很高的出名度,一曲《天仙配》流行于中国大江南北,闻名于海内海外,《女驸马》、《孟姜女十二月调》都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让人通过戏曲感受真正的故事,有悲伤有欢喜,有重逢有离合不过这其中真正的含义非专业人士也很难理解,若是在小学中学进行戏曲表演,孩子们就单单以为是表演,体会不到其中的韵味,而若是给高中生表演,他们能够得到一段轻松的时光,学业的压力让他们对戏曲的欣赏大大降低,不过却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了解到更多的中华文化是一种自我提升,也正是因为他们无法完全理解戏曲,所以每年也就一两次进校园,甚至于没有,进校园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学生们的压力,同时也为吸收新鲜血液,保持这种文化的传承。现代人其实无需按规按矩的传承戏曲文化,时代在发展,戏曲也一定要跟进,不然无法吸引人的眼球,无法取得别人的认可,只能逐渐消失在社会发展一途上。
经过这一次访谈,我感触颇深,对于中华文化传统黄梅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小到大一直被黄梅戏熏陶,也只能学着哼几句,能听懂里面的悲欢,但也无法理解他的形式,高调的声音,简短的话语,朴素的场面,无一不流露出古人的创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08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