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纵观古今,书信文化在我国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无疑是闪亮的一颗星。书信来往是表达感情和寄托希望的一种友好交流方式,为了促进中国传统书信文化的发展,拉近与同学们之间心与心的距离,7月26日至8月12日,广东医科大学“知行青春”工作室党心筑梦实践团开展了“书传温暖,信寄温情”为主题的书信来往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微信小程序“邮政信使”与来自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新村小学的同学们进行书信互通,凭借书信架起一座桥梁,将两颗陌生的心联在了一起。
初次通信时,作为志愿者的我也是第一次给小朋友们写信,虽然我们在活动开展前已经进行过了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往来书信的培训,包括语气、措辞和信件的内容等方面,但我还是难以掩盖内心紧张又激动的情绪。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个假期更是他们的大姐姐,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与他们深入沟通交流,为他们解疑答惑。开始写信时,我对着电脑屏幕思索良久,绞尽脑汁地想着应该写些什么内容,生怕自己写的太过于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小朋友们的阅读兴趣。
图为志愿者在给小朋友们回信。通讯员 王莹雪 供图
第一次收到他们回信的我内心是雀跃又慌张的,“老师你好”、“姐姐好呀”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语,更是小朋友们淳朴天真的关怀。他们在信件中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家乡、美食、景点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老师,我有一只鹦鹉,可以请你帮我给她取名字吗”、“我爱好打乒乓球和游泳”、“我的家乡在湛江雷州,这里风景优美,人民热情好客,海鲜产品数不胜数”……他们的回信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拘谨,反而更像是两个人在面对面的谈话一样,这让我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在书信中所表达出的美好而淳朴的情感对我来说无疑是这次三下乡旅程中难得的小美好。
图为小朋友的回信。通讯员 王莹雪 供图
在第二次的通信中,很多小朋友向志愿者们诉说了在生活中和学习上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疑问。有的小朋友因为作业写的太慢而苦恼;也有小朋友因为疫情原因被困在家不能出去玩而焦虑;还有朋友因为自己控制不住玩手机,面对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而感到困扰……志愿者们根据自身经验和生活经历,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心理疏导,帮助小朋友们一起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我很庆幸能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和帮助者,尽自己所能积极帮他们解决问题,让祖国的花朵能够更健康茁壮地成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虽然这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很庆幸能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发出当代青年应有的那一份光和热。
图为小朋友的回信。通讯员 王莹雪 供图
随着志愿活动逐渐接近尾声,我们也要和小朋友们说再见了,在最后的信笺中,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都纷纷表达了美好祝愿。“祝学习进步,新的一学期更上一层楼”、“祝你前程似锦,马到成功”、“越努力越幸运,祝你有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这是志愿者们对小朋友们的美好祝愿。“老师,希望我们能够继续通信,互相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姐姐,谢谢你这个假期的陪伴,祝你天天开心”,这是小朋友们对志愿者们的美好期盼。短短的十几天相处,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从陌生到相互熟识,小小信纸上的美好的祝愿道出了志愿者和小朋友们的心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手机虽然十分便捷,但书信所寄托的那份祝福和真情,却是任何社交软件都不能替代的。
图为志愿者们的祝福语。通讯员 阮小漪 供图
古有“家书抵万金”,今有“书信传真情”,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在漫长等待回复的时间中,两颗陌生心灵之间悄无声息筑起的的桥梁变得坚固起来。小小的一笺信纸,却承载着千情万意。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非常有幸能为小朋友们解疑答惑,成为他们的知心大姐姐纾解他们的情绪,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守护祖国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6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