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建始之乡,感悟小康之美
7月14日至7月20日,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建始实践团一行八人在杨帆讲师、胡小芳教授的指导下赴建始县茅田乡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深入调研茅田乡易地搬迁中居民的社会融入程度。
探寻茅田各乡搬迁工程,体会扶持工作经验规律
14日下午2时,团队到达建始县茅田乡后即刻与樊远卿乡长取得联系并就调研的相关事宜进行商讨;15日上午8时,团队在樊乡长的介绍下于集镇易迁安置小区开展座谈会。
会上,樊乡长首先对华农学子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又介绍了茅田乡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搬迁方式、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等大致情况。
团队代表徐佳乐同学就座谈会所在小区关于易地搬迁的现状以及采取的政策进行询问。小区王雪峰主任讲道:“我们这个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茅田集镇中心地段:东临农贸市场、文化广场,西临扶贫工厂、茅田初中,南临遇伯路,北临茅田小学、公立幼儿园;小区共投资2000多万,共建成14栋住宅楼,安置168户653人,建立‘层级式’管理格局,设立小区物业办公室并明确小区专职人员,精细管理、落实政策,目前我们这个小区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和安居乐业的‘小康梦’。”当谈到易地搬迁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时,樊乡长感慨的说到:“易地扶贫搬迁旨在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易地移民扶贫搬迁涉及到工程建设、群众搬迁安置、土地调整、政策协调、户籍管理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多级配合,统筹规划。还有就是搬迁对象识别难,应该搬迁的一户不漏,不该搬迁的一户不进,这使我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有的群众对政府不信任、不配合,我们的政策宣传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15日下午至17日,团队随樊乡长来到雪岩顶村、太和街村、八阵图村等易地搬迁区域进行实地预调研工作。樊乡长感慨的说到:“搬的出的问题我们已经大致解决了,现在要做的是让贫困户在搬迁后留得住,能发展,能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工产业,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深入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调研居民后续社会融入
18日,团队关于居民的基本信息、经济融入、环境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及心理融入这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并形成最终问卷,最终敲定在易迁安置小区进行正式调研工作。
在本次调研中,从团队采访到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来看,易迁安置小区的人口年龄偏老龄化,其受教育程度大多在小学及以下。大部分的家庭的搬迁原因是由于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或者经济条件困难,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进而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搬迁。“原先在老家有7、8亩地,现在就租出去了,就不回去种了。”刘奶奶在采访中说到。不仅是刘奶奶一家,团队所调研到的大多数家庭亦是如此,原有的耕地租出用来补贴家用或者在政策号召下退耕还林。
在询问到有关就业方面的问题时,柳奶奶提到:“我现在主要是在家带两个小孙子,家里是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我和老伴就平时带孙子出去逛逛,没有工作。”而后团队成员刘月超回复到:“您现在只要没有生存的经济压力,在新建的小区和孙子生活也能很好的颐养天年了!”对于小区专门设立的公益性岗位,一部分老人和柳奶奶一样,因故无法参加,一部分老人由于年龄限制,也没有参与其中。
团队也对小区的安全建设与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调查。小区居民对于社区安保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表示认可,并且认为居住在小区内很有安全感。在询问到茅田乡社区文化中心时,一位小男孩开心的说:“我每天都会去那里玩,那里有球场,有节目表演,还有图书馆呢!”团队成员也曾有幸对该区域进行过参观,其中有文物展览、观影室、图书馆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文化中心与小区仅一条马路之隔,可见其规划的良苦用心。
在访问邻里关系时,陈阿姨笑着说到:“我们小区就是一家人,大家关系都很好的,很和谐也很友善,都很亲切!”我们的总体数据也显示,居民普遍对邻里关系表示满意,搬迁过后,融入工作进展较为成功。
整理访谈走访各项数据,总结茅田居民融入现状
“易迁安置小区居民纷纷表示自己目前的融入情况良好,对搬迁安置点整体满意度达到比较满意及以上,尤其是在邻居和小区居民交往方面,普遍认为邻里关系很好。”在调研终期反馈会议上,公共管理学院朵萌同学向指导老师详细介绍搬迁安置点的社会融入情况,即整体较好,局部个别存在问题。
21日早晨,团队全部成员踏上了归程,成员李晨熙感概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走向基层进行实地调研,深刻体会到国家的伟大,易地搬迁给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民提供了生机,全面小康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文字: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建始实践团队 徐佳乐 李晨熙
摄影: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建始实践团队 刘月超
审核:公共管理学院胡小芳 杨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