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到29日,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调研团”成员前往南京、镇江两地,通过参观渔文化科普馆、走访沿江地带的退捕渔民聚居地、采访退捕渔民、收集调研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特别是在施行“十年禁捕”后,两地在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和守护长江渔文化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28日中午,调研团成员抵达南京,前往六合区东沟中心社区新禹水苑了解情况。通过与居住在新禹水苑的退捕渔民的交谈中得知,在“十年禁捕”政策实施后,对于此段渔民的安置政策并没有十分完善,退捕后的生活有着诸多改变与不习惯之处,但该区渔民对于国家“十年禁捕”的政策表示认可与赞成,认为此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长江与渔文化保护都具有深远意义。
随后,调研团成员前往南京新街口人流量较大的商场派发调研问卷,了解南京群众对于长江渔文化的了解程度与对渔文化保护的看法及建议。多数群众认为, “长江禁捕”对于长江渔文化影响较大,群众对于渔文化相关知识了解不多,许多群众都建议加大对于渔文化的宣传力度,认为渔文化保护应得到更多重视。
29日上午,调研团成员前往南京滨江规划建设展示中心,该馆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宣传短片、沙盘模型、互动游戏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南京在“长江大保护”中实现的转变与成果。调研团成员通过观看展馆中的长江南京段今昔对比图,了解南京在生态修复、人文传承、产业转型等多方面对沿江地区的保护修复和完善提升;通过观看宣传视频,了解南京对于江豚保护所作的措施与成效;通过体验互动游戏,感受绿色出行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随后,调研团成员前往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与江豚书屋。监测站中,对长江江面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地防止非法捕捞等情况的发生;设置的长江鱼类主题的问答游戏使得游客对长江鱼有了更多的了解;陈列的鱼类、贝类标本使得游客对常见的长江鱼的外形有了直观的认识。
长江江豚监测站旁便是江豚书屋,书屋中有许多有关海洋、鱼类、沿江地带文化的童书与科普书,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长江文化与长江渔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书屋一角有一处照片墙,有儿童来书屋学习、市民在江边参加长江保护活动、长江江豚跃出水面的留念照片,成为书屋的独特一角。
29日下午,调研团成员离开南京,前往镇江市润州区新金江社区。新金江社区居住着这一带大多数的退捕渔民,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工作人员与退捕渔民自发打造了一处渔文化科普馆。在科普馆内,社区讲解员通过照片向我们讲述从前渔民的生活与禁捕两年后的长江镇江段的变化,以及渔民过往的捕鱼生活。施行退捕后,渔民离开了江面,一位退捕渔民打造了一艘渔船模型赠与科普馆,让更多前来参观的游客了解渔民生活。
参观完渔文化科普馆,调研团采访了润州区护渔队队员赵双林,从“捕鱼人”到“护鱼人”,他向调研团成员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鱼越来越多,长江环境越来越好”是他最直观的感受,但同时也有着属于渔民的忧虑:下一代中有上过渔船的经历的人很少,多年过后,捕鱼、织网等需要经验积累的技能是否会面临消失的窘境。长江文化,有“鱼”,也有“渔”,经历了木石击鱼,徒手捕捉、棒打石击,作栅拦截、围堰竭泽,钩钓矢射、叉刺网捞、镖投笼卡和舟桨驱取,在捕鱼方式的发展中又催生出文化艺术的发展,但渔歌、渔俗也在渐渐消失,使人对渔文化的传承不免产生担忧,与鱼共生,人鱼和谐是渔文化该有的模样,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与长江污染带来的鱼类资源匮乏,使得千百年积淀而成的渔文化也在面临困境。
在新金江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调研团得知,在退捕后,新金江社区为退捕渔民组织了织网比赛等特色活动,使渔民生活丰富的同时也为织网等技艺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也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下,通过渔文化科普馆的完善与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渔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5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