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个连风拂过脸颊都觉灼热的月份。值此时节,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淮北“童承诗意,红韵相城”社会实践团队与梧北小学的孩子们于“云端”相会。队员们以传承和传播中华诗词文化为己任,希望在数十天的时间里,为孩子们讲解诗词之美,以诗词浸润童心,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古色古香的假期,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和兴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每日清晨,凉意已然褪去时,伴着些许炎热,小朋友们已经端坐在桌子前面,跟着老师开始了经典诵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孩子们稚嫩清澈的声音通过钉钉传入耳中,令人心情舒畅,拂散心头阴云。 屏幕上,孩子们的图像排成排被展现出来。尽管有些模糊不清,但我仍能感觉到,他们在心无旁骛地读诗,并且将内心的热情都倾注其中。有时,我觉得自己总是把时间浪费在胡思乱想上,不能够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到最后自己陷入了越多想越焦虑、越焦虑越多想的困境里。而这些小朋友比我好得多。他们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只是沉浸于当下所做的事,心无杂念,因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结果。由此推及到传承古诗词上,所有以传承诗词文化为口号的人,理应专注于文化传承接力的初衷,减少甚至摒弃功利欲望,能真正热爱诗词,为之付出实际行动。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成为了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物之一。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学士在为古诗词的保存和传承呕心沥血。犹记得大二上学期时,教我们唐宋文学的叶老师,在讲到杜甫晚年的悲苦际遇时,语调凝噎沉重,语速也变得缓慢了下来。坐在下面听课的我深受触动。此时,我才见识到,一个人真正热爱诗词、真正地与诗人共情是什么样子。我想,如果像叶老师这样的人能够多一些再多一些,那么传统的古诗词不仅不会消逝,还会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或许,这也是我们团队此次支教的潜在目的之一。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传承诗词文化的重任未来终将会落到他们的肩上。那么现在,我们就尽己所能地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诗词之美,同时能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也是有益处的。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天,虽然支教对象只有三十个孩子,但只要保证我们每时每刻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就足矣。
结课仪式上,孩子们真诚的泪水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个队员。有一句诗想送给孩子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分别后,孩子们还会遇到更优秀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只要孩子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就会吸引到同样优秀的人,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聚散终有时。一场有始有终的线上支教活动在七月开始,也在七月结束。时间终会流逝,希望孩子们都能从这场“云端之旅”中有所收获,真正热爱诗词、学习诗词。在今后的日子里,就读于中文系的我也会继续徜徉于诗词的海洋,争做传统诗词文化的优秀接力者。愿常携诗词入怀,于读诗品词中遍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天地间的多彩风光。(通讯员 张墨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4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