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丨感运河之气势,承百年之文化——“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静海

来源: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姚帅臣

三下乡丨感运河之气势,承百年之文化——“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静海

悠悠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全长2700多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动脉,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千年古河所经之处,不仅带来了旖旎风光,还孕育了璀璨的文明。“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以京杭大运河通水为契机,在大运河沿途经过的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探寻运河所带给人们的“运河之魂”。

7月28日,实践团来到了天津市静海区,实地走访了静海吕官屯村、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九宣闸、静海烈士陵园等地,亲身了解了静海浓郁的运河文化,也对运河的发展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化底蕴之乡————《吕官屯村》

这个在运河上起家的村落——吕官屯村,成为了实践团走访静海的第一站。两“口”是吕,四“口”为田。吕官屯的故事,从“口”开始。据传一名姓吕的将士带领他的士兵在这里屯兵,发现这个地方河肥水美,适合种植,便借囤粮之机在此地安营扎寨,随着子嗣的慢慢繁衍也就逐渐形成了村落,这便是吕官屯村村名的由来。

实践团成员在吕官屯村第一书记王书记的带领下,了解到吕官屯村最独特的“耕读”文化。从恢复高考以来,这个村子一千七八百的学生,基本上每年都有十几个孩子考上大学。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将近二十位博士,四十多位硕士和六百多的本科生从这个村子走出。这样骄人的成绩,别说是一个村,就连整个镇都很难比及。

流淌百年之沧桑————《运河博物馆》

它坐落在陈官屯镇中心区,展馆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馆藏实用面积1772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全馆共分序厅、千年古韵、运河流翠、两岸风俗、古城崛起、跨越发展、奔向未来7个部分,收藏文物1500余件,展出图片260多幅,创作雕塑50尊,墙面浮雕160多平方米。展馆以运河为主线,从各个方面,以不同的表达形式反映了自夏朝退海成陆形成本埠,到4000余年全部历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和精彩的片段,再现了陈官屯镇2000多年辉煌的历史和运河文化内涵。

实践团成员刚走进运河文化馆就被一大面背景故事墙所吸引,它形象地展示出了了吕官屯镇沿河的风景全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领略了静海区沿运河分布的地貌建筑、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场景等,从而对运河蕴养的人文背景有了它更加直观的了解。其中古代的耕种工具、古钱币、古代陶瓷艺术令大家印象深刻。最后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过文化馆的“微缩”运河,切身体会了运河的流淌之美。

厚重的历史气息————《九宣闸》

九宣闸位于天津市大运河最南端,是大运河流入天津的一道重要闸口,也是大运河出津的最后一道闸口。它的成名除了多次承担引黄济津分流入境的角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清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关系密切。九宣闸旁至今立有李鸿章书写的碑文,目前仍保存完好。

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九宣闸所在区域地处“九河下游,三泛既淹,有川而无泽”,光绪年间建成的九宣闸为缓解这一带的水患起了重要作用,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水闸。站在李鸿章书写的碑文前,阅读之余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李鸿章书写碑文时的豪迈气魄。

不忘英烈当自强————《静海烈士陵园》

静海烈士陵园坐北向南,四周为高16米的红砖花墙。大门上方,书:静海县烈土陵园。门两侧书有“誓歼天津蒋匪壮烈牺牲”和“踏着烈士血迹勇往直前”的楹联。陵园总占地面积为16023平方米,包括牌楼、烈士纪念碑、广场、烈士纪念馆、烈士墓群等。纪念馆建筑面积728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先烈事迹和相关实物、资料。

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壮观的烈士纪念碑,更是被“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于世长存”这悲壮感人的话语深深的吸引。当实践团成员看到一排排无名的烈士墓群,大家的内心也充满了悲伤的情绪。没有先烈的牺牲,如何能有今日幸福的生活。

回望运河之路——

我们必承其重

流淌百年的运河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繁荣的经济,更多的是向我们展现了运河之魂——运河文化世代传承。红色英烈们所创下的功绩告诉我们天津静海作为运河文化的先驱城市,在运河流淌的百年历史中,创下非凡岁月。它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9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以数字藏品助力汉剧传承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剧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绣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促进乡村与高校合作交流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牢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关爱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梦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2023级金融班举办“碑前躬行,身后继志”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笑贺)4月19日下午,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班举办以“碑前躬行,身后继志”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志协小组长…

青春挺膺护国安:24090441班团日活动风采

在国家安全愈发成为时代焦点的当下,24090441团支部紧跟步伐,于近期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国家安全,青春挺璎”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通讯员张学鹏)4月1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3级经济班的志愿者,带着…

最新发布

撒理念之种,实绿色之梦
022年7月,南京工程学院“青春环保行”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为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小课堂,讲解自制宣传知识清单,并着重为小朋友们讲述垃圾分类的意义,向大家介绍不用类型垃圾桶的作…
三下乡|感运河之壮美,蕴流淌之传承——“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西青
三下乡|感运河之壮美,蕴流淌之传承——“行走大运河,奔流城市间”实践团走进西青悠悠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全长2700多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
高扬科普旗帜,践行八字真经
7月14日,南京工程学院“青春环保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开展了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让垃圾合理分类的知识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倡导镇上居民学习科普知识,健康生活。实践团队从两…
北科学子三下乡:聆听武宣发展,探索乡村振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在踊跃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年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寻访八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振兴在苏北”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打卡“江苏省美丽乡村”——巴斗村
今天,我和团队成员来到“江苏省美丽乡村”——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感悟巴斗人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独特做法。通过走访调研,团队参观了红帆池、老船长小屋、巴斗泉驿站、三水摊等巴斗特色风光,领略了蓝…
“三下乡” ——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调研活动在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三)
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灞桥区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关于乡村公共法律基础服务调研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特长,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结合群众需求进行社会实践服务。…
“三下乡”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调研活动在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二)
调研开展前期我们与村干部进行座谈,针对乡村公关法律服务问题进行谈论主要问题有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必要性,村民对法律顾问参与基层治理的满意度,以及法律服务站解决问题的相关案例。后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
企业升级改造,是机遇也是挑战
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后,长江沿岸化工厂面临着“关改搬转”的局面。些许企业因不符合相关标准,被迫关停;有些企业搬迁进入化工园区,按污染物处理标准完成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从一定程度上说,PPP项目的实施倒…
暑期“三下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调研活动在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一)
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灞桥区狄寨街道杜陵村,开展关于乡村公共法律基础服务调研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特长,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结合群众需求进行社会实践服务。…
探古村经济——助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了解李家疃村的基本民情以及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古村中人们的生活。7月9日,“古村探探队”实践团来到了李家疃村的一家农家乐饭店进行走访。实践团的采访者从饭店本身入手,了解村子最近几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