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治水为人民,黄河作之证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十二惊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瀚山林间,九曲黄河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中国九省区,至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内关于黄河生态与治水文化的发展历史,曲阜师范大学阳和启蛰实践队队员刘墨玲于2022年7月11日至18日潜心研读关于晚清至21世纪初叶的黄河治水文献40余篇,整合梳理山东省内关于黄河治水的历史脉络、重要人物及事件,为实践小队其他成员提供更充足的实践背调知识和更深刻的现象剖析思路。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悠悠千年里,黄河之水孕育出绵延不断的生命活力和多彩勃发的文化底蕴。在山东省,九曲河道途径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九市,滋养出大运河文化、盐运文化、戏曲文化、泉文化等多种黄河文化,人民生活富饶,生态资源丰厚,文化悠远绮丽。

然而,九曲黄河带来的不仅仅是滋养生灵的生命之水,同时也是贻祸人民的“上帝之手”,连年的生态破坏震醒出自然的强大力量,在黄河流域以摧枯拉朽之势肆虐着它滋养着的生灵,给予人警醒: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这便是黄河治水的渊源,亦是黄河治水的意义。

从多篇文献中检索出的数据表明,仅是晚清至21世纪初叶,黄河便决口数百次,发生大型洪灾数十余次,“五谷不生,野无青草,厥田下下”之景更是上演数次。黄河治水迫在眉睫,这一时期的黄河治水文化值得细细研读体悟。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晚清至21世纪中叶的黄河发生多次大型水灾,究其原因,总是绕不开黄河上游生态遭破坏,大量泥沙走失,形成纵深河槽与沟壑堆积,致使黄河河道堵塞或决口,因而每逢暴雨时分,便是人心惶惶之时。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晚清以来便有无数先伟为之奔劳,不断创新治水理论、研制治水新技术,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国治水文化向好发展。

擘画黄河治水蓝图,穷尽心血扎根奋斗

1820年,贵州平远牛场镇诞生了一名婴儿,带来了推动山东省治水创设性发展的曙光,这个人就是晚清名臣——丁宝桢。

图为75岁水利老专家王绍荣:抗洪一线“银发担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墨玲 供图

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省德州市,历经了多次大大小小的难以计数的洪灾,黄河决口、河道堵塞现象层出不穷,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王绍荣冲锋在一线,切实践行着儿时为黄河治水事业奉献生命的誓言,镌刻生命的厚重与治水文化的珍贵之处。

而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析去不同领导力量下的黄河治水理念与技术的异同与发展,对于黄河治理的整体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927年至1937年十年间,由于山东政局的相对稳定,形成了民国时期山东水利建设的黄金年代;而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的侵袭则迫使水利失修,黄河治理一度倒退至原初状态;到了抗战胜利后,基于战后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者不同政治势力的分立,使得山东形成城乡分割、国共并立局面,山东省的黄河治水问题也分由不同的政治领导力量进行管理和发展。

例如1946年的黄河治水工程,国统区于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下设水利局,主管全省水利,曾拟若干水利复兴计划,但鲜少实施;而与此同时,解放区则是在实业厅下设水利队,领导解放区人民浚河复堤,兴修小型农田水利,特别是1946年开始的黄河堤工程和1949年开工的导沭工程。

1948年省会济南解放,山东省黄河治理问题归于统一。而比较当初国统区于解放区两个不同空间的黄河治理理念与技术使用的异同,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黄河治水发展则是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凝思黄河治水的文脉,感知生态保护的意义,建设更安全更美丽的家园。黄河治水问题古今往来实为久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新时代的中国也逐渐演化出许多新的黄河水问题,而究其根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则是一个不可绕开,无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重视生态保护,即是促进文明传承,重视文明传承,必然坚守生态保护,发展需之,民心向之。

经历文献检索的实践与锻炼,成员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快速查找资料的方法,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通过文献搜集得到的史料,也为团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向,是团队实践报告稳固的基石。

在任山东13年,丁宝桢对于山东境内黄河改道、郓城侯家林和铜瓦厢两太黃河决口等多种问题进行了挽救整改,为黄河下游治水发展提供了理论创新:“1855年以来,困于政局的动荡、财力的匮乏、河政的腐朽以及生态的破坏,黄河疏于治理,下游河道淤塞严重。至1863年,丁宝桢迁任山东省按察使,此时山东境内的黄河流域已出现多次大型水灾,面对人民生存的迫切需要以及地区生产发展的亟待调整,丁宝桢创先提出了“堵复决口”——恢复淮徐故道的治水方法,并先后提出“堵复决口”的“四便”和“四不便”以争取各方势力的认同,后虽没能成功实践,但其治水理念对山东省黄河治水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871年黄河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和1873年黄河铜瓦厢再决口,丁宝桢则提出以“堵”为方的治水之道。自然,此“堵”也并非随意地“堵”,“堵”哪里?用什么“堵”?怎么“堵”?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生于他乡长于他乡的丁宝桢面对山东这样一个“陌生”的农业大省,坚毅地走在治水最前线,郓城侯家林两岸的老崖与铜瓦厢数十倍的治水工程量都没能吓退他、难倒他,立于实践的基石,以“堵”束水,丁宝桢的这个治水法在山东的这两次重大黄河决口事件中起到的力挽狂澜的作用。

而在百姓的庄稼皆被黄河水“洗劫一空”之后,丁宝桢更是大胆向朝廷上疏申请截留应征起运槽粮赈济灾民,主张将曹州、济宁、兖州和泰安等“十三州县应征起运的漕米四万三千数百石拟为灾区赈济”,是以将人民置于心中,镌刻出“父母官”的美好形象。

治水为人民,黄河作之证

1947年,后来的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局长王绍荣生于德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学苦读,深深痴迷于水利知识,立志在水利事业上奉献自己的全部热情。

图为75岁水利老专家王绍荣:抗洪一线“银发担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墨玲 供图

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省德州市,历经了多次大大小小的难以计数的洪灾,黄河决口、河道堵塞现象层出不穷,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王绍荣冲锋在一线,切实践行着儿时为黄河治水事业奉献生命的誓言,镌刻生命的厚重与治水文化的珍贵之处。

而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析去不同领导力量下的黄河治水理念与技术的异同与发展,对于黄河治理的整体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927年至1937年十年间,由于山东政局的相对稳定,形成了民国时期山东水利建设的黄金年代;而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的侵袭则迫使水利失修,黄河治理一度倒退至原初状态;到了抗战胜利后,基于战后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者不同政治势力的分立,使得山东形成城乡分割、国共并立局面,山东省的黄河治水问题也分由不同的政治领导力量进行管理和发展。

例如1946年的黄河治水工程,国统区于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下设水利局,主管全省水利,曾拟若干水利复兴计划,但鲜少实施;而与此同时,解放区则是在实业厅下设水利队,领导解放区人民浚河复堤,兴修小型农田水利,特别是1946年开始的黄河堤工程和1949年开工的导沭工程。

1948年省会济南解放,山东省黄河治理问题归于统一。而比较当初国统区于解放区两个不同空间的黄河治理理念与技术使用的异同,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黄河治水发展则是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凝思黄河治水的文脉,感知生态保护的意义,建设更安全更美丽的家园。黄河治水问题古今往来实为久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新时代的中国也逐渐演化出许多新的黄河水问题,而究其根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则是一个不可绕开,无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重视生态保护,即是促进文明传承,重视文明传承,必然坚守生态保护,发展需之,民心向之。

经历文献检索的实践与锻炼,成员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快速查找资料的方法,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通过文献搜集得到的史料,也为团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向,是团队实践报告稳固的基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爱维护童真 用心温暖梦想

因为爱,简单的事情变得有了意义。为丰富中小学生暑假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目标梦想的引领,改变乡村留守儿童知识贫乏的现状,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近日,服务团来到黑池……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基层牛场 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池镇养殖业发展,将所学知识贯彻于实践。服务团来到了黑池镇马家庄,在和当地雷书记取得联系后,共同前往合阳县雷海艳家庭农场参观肉牛养殖场。据了解,该家庭农场属于……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绽放热土 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服务乡村振兴 放飞青春梦想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

“党员”,一个庄严又神圣的称号,它赋予了人民党魂,使得对党的使命感更加强大,以至于一些老党员离岗不忘党,退休不褪色。为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服务团来到了合阳县黑池镇五……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我受益非浅,我明白到农村缺少的是教育与信息,同时这也锻炼、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 何琳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现阶段我们能把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暑假时期进行的暑期实践活动,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和社会经验,让我切身的感受…… 李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0

在今年暑假初期,我们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赶赴陕西省合阳县进行支教活动和关于当地留守儿童,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民情的走访调查,也对老党员进行了采访。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需要早…… 职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跟随党员脚步,传承红色精神
为摸索这条文化古巷,寻找老一辈十堰人的故事。7月2日上午九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仲夏村镇行,文化梦之旅”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十堰市放马坪村老兵之家,采访当地老党员,聆听了许多有关“老兵之家”战士事…
湖北学子三下乡: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为了解不同村庄是如何发展当地特色并带动村子乡村振兴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仲夏村镇行,文化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日-11日来到湖北省十堰市的多个乡村,采访当地村委会主任以及当地民生企业家,了…
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童城童行,步途归真”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关爱,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呵护。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从倾听儿童得心声开始”,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的要求”,8月22日至28日长安大学“童城童行,步途归真”暑期…
致故乡的人
致故乡里的人致你们那几个讲烂的笑话还是讲了又讲这些年的时光早已在喧嚣中隐没你只是还记得那年第一次回眸相望伙伴在玩耍,在忙碌,在永立潮头错过花满枝桠的昨天错过青涩孜然的今朝错过拥抱未来的你们往矣…
因地制宜共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解不同村庄是如何发展当地特色并带动村子乡村振兴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仲夏村镇行,文化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日至11日来到湖北省十堰市的多个乡村,采访当地村委会主任以及当地民生企业家,…
因地制宜共发展,乡村振兴必能行
为了解不同村庄是如何发展当地特色并带动村子乡村振兴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仲夏村镇行,文化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日至11日来到湖北省十堰市的多个乡村,采访当地村委会主任以及当地民生企业家,…
陕西学子三下乡:晓儿童活动特征,建儿童友好空间
随着“双减政策”“三孩政策”的出台,城市儿童人口增加,儿童友好城市逐渐步入大众视野。为践行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要求,响应国家号召,2022年8月22日长安大学“童城童行,步途归真…
采访慰问党员,传承红色精神
为更好探索当地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仲夏村镇行,文化梦之旅”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日至7月2日上午九时来到十堰市东鑫大厦党群之家与放马坪老兵之家,通过采访党员以及深入了解当地…
人河千年
为了不断深化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认识,积极响应擦亮黄河底色,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激发民族根脉情怀。团队成员于八月初,来到东平湖水域探访这方千百年来因水而生,因湖而名的土地,探…
整理党员档案,接力时代重担
本网讯(通讯员孙寒阳)为了帮助家乡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促进党员档案规范化,保护党员档案完好以及完整性,执行和落实国家策略,见证时代的变迁,接下时代的重职业经理人。担,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