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深化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认识,积极响应擦亮黄河底色,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激发民族根脉情怀。团队成员于八月初,来到东平湖水域探访这方千百年来因水而生,因湖而名的土地,探寻人河湖千年相伴的故事。
团队成员的东平湖之行由沿岸的走访开始。在走访途中,团队成员和当地居民亲切交流,居民讲述着湖泊两岸的故事,对水泊梁山到往日湖畔渔猎的往事如数家珍。
留存下的记忆其实不止是美好的往事,还有一些辛酸。洪水总是水泊人家无法避免的故事,在沿岸走访与交流中见到了很多抗洪的亲历者,或作为民兵参与到抗洪一线,或是蓄洪区转移安置百姓。在与亲历者的对话中我们从当谈起1982年的黄河大汛,2007年8月东平湖大汛破堰分洪,从他们激动地神情与话语中不难看出,滔天的洪水仍记忆犹新。
8月1日,在结束沿岸行程后,团队队员到达全省首个搬迁黄河滩区村,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在与新村居民的交流中,仅仅通过只言片语,我们就已深感两岸百姓的付出、艰辛与豪情。两岸百姓从“傍水吃水”,到为黄河防洪防汛和生态保护整村搬迁、上岸转产,沿河群众为工程建设顾全大局、舍弃故土,巍巍壮观的黄河大堤是沿黄人民用鲜血和汗水修筑起来的坚实防洪屏障。时至今日,异地搬迁的黄河滩移民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图为耿山口社区新貌 在本次行程的最后一日,团队成员到访黄河标准化堤防,戴村坝,大清河等一系列东平湖流域内重要防洪工程及文化遗产。在戴村坝水利治理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从种种展品我们见证了人民治黄七十年里由偏重下游治理向全流域治理,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重大转变。彻底扭转了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创造了黄河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条大河的壮歌。 图为团队成员在黄河故道走访 黄河其干支流水域不仅为沿岸提供了灌溉之利、舟楫之便,更是两岸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两岸百姓在应对黄河水旱灾害的逆境中一路走来,锻造了自强不息的品格,黄河文化正是基于此等经历不断发展而来,历经历史变迁而赓续传承、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文明的根脉和魂魄。 图为沿岸百姓的日常 一部黄河治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历代劳动人民和治河先贤为治理黄河灾害进行了艰苦探索,自从大禹治水到西汉王景治河,从贾让的治河三策到以堤束水、以水攻沙,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中国古代人民不断总结与黄河相处的经验教训,调整治河方略,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但由于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缺乏认知,始终难以打破河淤堤高、屡治屡决的循环。 时间8月2日,社会实践团队一系列结束的当天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同志,在东平县主持召开全省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听取防汛工作情况汇报,对做好主汛期防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人民治黄,从未停歇,始终在路上。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黄河两岸的风雨里定格了多少英雄的热血与泪水,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见证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勤劳与勇敢,真诚与善良,美丽与刚毅。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在中华民族的“初兴”之地布局落子,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必将有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5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