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上应学子知行乡村振兴,探索徐行草编非遗新发展

来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张宇斐

为更好了解非遗文化现状,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非遗传承寻找新时代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寻找新的发力点。 2022年8月22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我和草编有个约定——徐行草编的宣传和传承”实践项目团队前往徐行草编诞生地——上海市嘉定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调研活动。

队员们的第一站是位于嘉定区州桥老街中的阳光工坊。工坊坐落于法华塔对面,两层高的木结构建筑安静的矗立在一片阴影之中,自成一派静谧幽雅。在这里除了体验徐行草编之外,游客们还能了解到竹刻工艺。阳光工坊的陈姣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目前工坊的营业特色与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家半公益性质的活动体验中心,阳光工坊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助残公益项目紧密结合。除了广泛吸纳残障人士通过学习草编工艺实现就业,一楼大厅陈列的每一件草编作品背后都有一段特殊的故事,自闭症儿童的画、草编加皮革的新探索、扎染工艺与草编艺术的结合……除此之外阳光工坊的草编体验项目也收到了家长们热烈的欢迎。陈老师还热情地邀请同学们体验了一把黄草编织的过程。一截黄草,柔软坚韧,简单的编织技巧也需要充足的耐心与坚持。

在自由谈的环节中,同学们就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引发的思考向陈姣老师进行提问,通过近一个多小时参观讨论,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阳光工坊在草编商业化运作的过程中也做过许多创新化尝试,但由于制作工期、定价等问题,草编制品的销售量一直不温不火,寻找合适的消费群体与营销定位是徐行草编商业化道路上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对阳光工坊及草编项目给予了许多支持,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在于如何激发其本身的商、商业潜力。”提到政府扶持引导,陈姣老师也向我们分享了她的看法。想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够自给自足的商业体系,徐行草编无非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打造高端手工品牌,最大化体现草编的手工创造价值,使得草编的生产投入与其收益成正比;二则研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AI智能机械设备,实现量产,降低人力成本。目前看来,无论是哪一条路,徐行草编的商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午,实践小组成员来到了爱普香料种植园。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的黄草种植相对较晚,只能看到成长中的黄草苗。种植园主理人王师傅告诉同学们,黄草的生长周期较短,收割后会进行简单的处理再统一送到工坊等地进行后续的编织加工。而种植园除了提供黄草原料之外,更多是作为试验田,主要探索改善土壤环境、恢复土壤肥力,在此基础上能够不借助化学肥料种植出真正意义上健康的农作物。

通过本次实践,同学们对于黄草编织与土地种植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思考,通过实地参观将理论设想与实际现状相结合为之后商业计划书与结题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新资料、新依据、新思路,收获颇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0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管理学院“忆峥嵘岁月,扬革命精神”实践团赴淮海战役纪念塔开展社会实践

2019年7月13日,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陶军、马路业、江卫星、易明军四名同学前往淮海战役纪念塔进行“寻访革命遗迹,学习革命精神”调研活动。9时整,实践团到达淮海战役…… 马路业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本次实践活动围绕革命精神主题开展,实践团名称——忆峥嵘岁月,扬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陶军(队长),江卫星,马路业和易明军。实践团队于2019年7月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以实地调研(线上线…… 陶军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桑榆”新圈绘暖景,青春相伴递温情

2025年4月25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第五届“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德孝养老院举办了主题…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最新发布

回顾革命历程,悟党的精神
“回顾革命历程,悟党的精神”: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国青年网嘉兴7月20日电(通讯员周晓丹)由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十二名师生组成的“红色星火”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7月16日至7月17日前往…
擎画振兴蓝图,诉说暖风初心
擎画振兴蓝图,诉说暖风初心从相遇的那一刻起,离别就开始进入倒计时。弹指一挥间,为期15天的暖风之旅落下帷幕。回望这15天的支教旅程,我感触良多。在这个蝉鸣不止的夏天,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带着…
学习先辈事迹,传承红色文化
近平总主席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我们党成立以来的新中国奋斗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凝聚发展的力量。今日播下一粒种子,来日收起一…
舍小家为大家,争做有为青年
烈士的事迹给了现在某些贪慕富贵、急功近利的人一个有力的提醒:他们应该学习革命先辈的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革命精神。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好好学习,…
三下乡||探访高冠村,推进基层普法
高冠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草堂街道。2021年,司法部、民政部命名高冠村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了了解高冠村被评为法治示范村的原因并学习经验,2022年7月21日,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
再相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再相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暖风轻轻吹拂,想要去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十五年来从未停歇。为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平均的现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大学生的力量,2020年7月,随着大巴缓…
红色青春,为党奋斗
作为研究生党员能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再次深入学习党红色故事是非常难得的次机会。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是全面的学习了党史,培育我们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让我们全…
三下乡||走访杜陵村,了解民主与民生
2021年9月,杜陵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带着好奇,在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
三下乡||探访杜陵村,助力乡村发展
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第二天,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杜陵村。实践团队采访了杜陵村的村干部,了解到一些关于村庄治理与村民德育方面的内容。村干部为村民服务,必须严格…
自力更生创奇迹,愚公移山志如钢
作为一名林州人,从小便听闻长辈讲述过修筑红旗渠的故事,从前林州常年大旱,人吃不上水,地里庄稼也旱的没有收成,新中国解封后,当时的林县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半山腰上凿了洞,修了渠,引漳入林…